悲青坂
【題解】
唐玄宗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七月,皇太子李亨于靈武登基,改元為至德。十月,房琯自請為兵馬大元帥,收復兩京。肅宗同意并令兵部尚書王思禮為副元帥,與楊希文、李光進等大將,共五萬人。南軍自宜壽進攻,中軍自武功進攻,北軍自奉天進攻。房琯自督中軍為前鋒。十月,中軍、北軍與安祿山部將安守忠的部隊在陳陶斜遭遇。房琯空有理論,效法古代戰術,采用車戰,被敵軍放火焚燒,又受騎兵沖突,不戰而潰。房琯本想暫時堅守壁壘,卻被監軍使宦官邢延恩敦促反攻。于是房琯又督率南軍,與安守忠軍戰于青坂,再次兵敗,幾乎全軍覆沒。這時杜甫淪陷在長安城中,聽到這一消息,便寫了《悲陳陶》《悲青坂》兩首詩。這兩首詩所反映的都是這次唐軍慘敗的事實,詩的結尾句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對戰敗官軍思想感情的合乎邏輯的轉變,以及軍事上的寄望。
【原文】
我軍青坂在東門①,天寒飲馬太白窟②。
黃頭奚兒③日向西,數騎彎弓敢馳突④。
山雪河冰野蕭瑟⑤,青是烽煙⑥白人骨。
焉得附書⑦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⑧。
【注釋】
①青坂:武功縣地名。東門:是唐軍駐軍之地。
②太白:山名,在武功縣,離長安二百里。這里泛指山地。飲(yìn)馬:給馬喝水。此句寫出唐軍住寒山,飲寒水,駐軍條件艱苦,處于劣勢。
③奚(xī)兒:指胡人。奚是東胡的一種。有一個名為室韋的部落,以黃布裹頭,故稱為“黃頭奚”。《新唐書》卷二百十九:“室韋,契丹別種。分部凡二十余:日嶺西部、山北部、黃頭部,強部也。”又:“奚,亦東胡種。元魏時,自號庫真奚。至隋,始去庫真,但曰奚。”《安祿山事跡》:“祿山反,發同羅、奚、契丹、室韋、曳落河(胡言壯士)之眾,號父子軍。”
④“數騎”句:寫安史叛軍得勝后的驕橫。馳突:騎兵飛馳突破軍營。形容騎兵勇猛無比。
⑤野蕭瑟:指寒風凄厲。
⑥烽煙:烽火狼煙。古代軍事上傳送信號的方式。
⑦焉得附書:怎么能夠得以捎帶書信。
⑧忍:堅忍。倉卒(cù):即倉猝。是說要作好準備,不要魯莽急躁。《房琯傳》說:“琯與賊對壘,欲持重以伺之,為中使(宦官)邢延恩等督戰,蒼黃失據,遂及于敗。”所以希望我方忍待。杜甫這時正陷安史叛軍中,行動不自由,又找不到捎信的人,所以很焦急。
【譯文】
我大唐軍隊駐扎在武功縣東門外的青坂坡,正值冬季,天氣嚴寒,兵士們駐扎在寒山之上,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到太白山的泉窟中飲馬。
可是,黃頭的奚兵卻依舊每天都在向西推進,步步緊逼,他們個個驍勇善戰,就算是只有寥寥幾個騎兵來對陣,居然也敢手持彎弓亂箭齊發,飛馳著突擊我大唐軍營,一陣橫殺豎砍。
隆冬時節,山上滿是雪白的積雪,河水早已凍滿厚厚的寒冰,再加上寒風凄厲,曠野里呈現出一片蕭瑟殘敗的景象。抬眼望去,山峰之上滾滾升騰的青煙,是軍士們點燃的報警求援的烽火狼煙,而那遍野慘白的物體,正是戰死沙場的兵士們的枯骨。
此時的我正淪陷于安史叛軍之中,行動不自由,萬分焦急,怎么才能找到可以攜帶書信的人,將消息帶給我大唐將士呢?信中主要是囑咐他們暫時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來反攻之時,千萬不要倉猝應戰,以免損失慘重。
上一篇:杜甫《悲陳陶》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成都府》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