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令
建安八年
【題解】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頒布了這道命令,主要是為了在戰亂頻繁的年代避免文化事業遭到破壞。
【原文】
喪亂以來,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見仁義禮讓之風①,吾甚傷之。其令郡國各修文學②,縣滿五百戶置校官,選其鄉之俊造而教學之③,庶幾先王之道不廢④,而有以益于天下。(《魏志·武帝紀》)
【注釋】
①后生者:指的是青少年。
②郡國,文學:郡國,郡是州以下、縣以上的行政區劃,國是諸侯的封國;文學:漢代及以前對文化學術的統稱。
③俊造:才智出眾,造詣深厚。
④先王之道:從前圣明君王的治國之道。
【精要簡介】
東漢末年,因為戰亂,所以沒有安定的環境讓人接受教育。教育事業衰敗,致使很多民眾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何夔給曹操建言:“自軍興以來,制度草創,用人未詳其本,是以各引其類,時忘道德。夔聞以賢制爵,則民慎德;以庸制祿,則民興功。以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鄉閭,使長幼順敘,無相逾越。顯忠直之賞,明公實之報,則賢不肖之分,居然別矣。又可修保舉故不以實之令,使有司別受其負。在朝之臣,時受教與曹并選者,各任其責。上以觀朝臣之節,下以塞爭競之源,以督群下,以率萬民,如是則天下幸甚”。
曹操“外定武功,內興文學”,于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七月頒布了這道命令,說明曹操也意識到了恢復、發展文化事業的重要性。
上一篇:曹操《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曹操《勢篇》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