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治道德價值的實現
實現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是國家的道德責任,是社會的道德責任,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道德責任。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需要改革和攻堅的問題也很多。從實現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的要求來看,應進一步深化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社會公正建設,同時積極弘揚個體的道德自覺。
(一)堅持以人為本
實現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從道德要求上看,實現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黨和政府各項工作應堅持以人為本,維護人的尊嚴,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是人民意志、人民利益、人民愿望的集合體。實現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需要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指引構建的新的價值體系。在當前中國社會,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核心要求即是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應堅持以人為本重構社會的價值系統。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為核心,重構整個物質生產活動的價值取向。改變物質生產重量輕質傾向,不應繼續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速度,應突出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治理環境污染,建設生態文明,真正讓經濟增長給普通百姓帶來實惠,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其次,要堅持以人為本為核心,重構精神生產的價值取向。根據當前思想多元化的現實,除了要堅決抵制西方腐朽落后的價值觀外,要讓精神生產更加貼近人民群眾,更加貼近社會現實。抵制各種低俗的電視娛樂節目,加強文化創新,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研究微博、博客、微信等網絡新媒體對人民群眾生活和思想觀念教育的影響規律,建設和諧網絡世界。最后,要堅持以人為本為核心,重構政治價值取向。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政府主導型的改革開放,政治活動的價值取向決定著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只有“把權力關進籠子里”,腐敗問題才能在源頭上得到根治。政治改革應強化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地位,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
(二)促進社會公正
實現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內在地要求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建設改革成果共享機制,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社會,為每一個中國人提供一個機會平等、公平競爭、安定有序、誠信友愛、開放有活力的發展平臺,幫助每個中國人實現人生的價值。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只有在全體人民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進程中,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造就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當代社會,平等與自由、公平與效率、權利與義務是評價和衡量社會公正的三個重要維度。平等與自由相統一是社會公正的核心,平等與自由是社會發展的核心追求,是社會公正的兩大支柱,舍棄任何一方,社會公正都將步履維艱。公平與效率相協調是社會公正的關鍵,公平與效率直接關系到社會成員的利益分配問題,直接影響社會成員對社會公正問題的評價。公平與效率相協調既能保障社會的基本公正,又能提升社會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社會的發展。權利與義務相一致是社會公正的保障,建設法治社會,保障公民權利,合理分配公民義務,是社會公正建設的制度基礎。平等與自由、公平與效率、權利與義務三大維度分別是社會公正問題在政治、經濟、法律領域的表征,是高度統一的。從這三大維度出發,可以較全面、客觀、準確地評價和衡量社會的公正性,可以防止在社會公正認識問題上的偏頗或缺失。努力實現平等與自由相統一、公平與效率相協調、權利與義務相一致,符合社會公正建設的內在規律,是社會公正建設的必由之路。
(三)弘揚道德自覺
實現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保障全體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每個中國人,特別是我們的黨員和領導干部應帶頭弘揚高度的道德自覺,特別是“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民,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做到有理想信念、熱愛祖國、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甘于奉獻,為實現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而努力奮斗。對于個人而言,弘揚道德自覺關鍵是要提高人的道德認識,培養人的道德感情,錘煉人的道德意志。一是“疆學而求”,提高道德認知。人是社會性動物,人要生存和發展,就不可避免地要和他人交往。對各種行為有相似的是非判斷是人們能夠相互理解和正常交往的前提。只有具備一定的道德認知能力,對自己的行為有道德約束,不無故損害他人的利益,人們之間才能相互信任,共同合作,通過合作之力以獲取各種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資源。二是“志存高遠”,培養道德感情。個人僅有是非判斷能力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培養人們的道德感情。道德感情即是人們對具體行為的善惡判斷和情感偏向。人們形成是非、善惡的判斷能力是一個內化的過程。一般說來,人出生具備一定意識能力后,對道德的感情越深,這個人的品德就越高。培養個人道德感情的基本方法就是人格立志,而且應立大志,做到“志存高遠”。三是“積善不息”,錘煉道德意志。提高道德認知、培養道德感情,均是社會道德規范要求的內化。內化的目的是外化,關鍵是要錘煉道德意志,形成品德習慣。個人品德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一個長期不懈的積累過程。“積善不息”就是要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處處與人為善,經日積月累而形成高尚的品德。四是“省察克治”,強化道德自律。“省察”,就是通過反省檢查以發現和找出自己思想和行為中的不道德傾向、想法、毛病和習慣;“克治”,就是克服和整治,去掉所發現的那些不道德傾向、想法、毛病和習慣。“省察克治”,就是時時刻刻反省檢查自己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要求,找出不足之處,并予以改正克服,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每個人都應弘揚道德自覺,努力工作,為實現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貢獻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政治道德與執政合法性
下一篇:政治道德引導民主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