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五
劉基列傳
劉基跟隨明太祖征討天下,像諸葛亮對策隆中一樣為太祖朱元璋提出了先取陳友諒、次取張士誠再北上中原的戰略。他隨太祖出征的過程中多次預知危難,讓太祖躲過了滅頂之災。明朝建立之后,他本想飲酒鄉里不問朝事,無奈他性格太過耿直,平時疾惡如仇,得罪了不少人,最后被胡惟庸下毒致死,一代賢才,死于非命。
當世諸葛
劉基,字伯溫,青田(今屬浙江)人。曾祖劉濠曾擔任宋朝的翰林掌書官一職。劉基年幼時就聰穎非常,他的老師鄭復初告訴他父親說:“你的祖父積德很厚,你生的這個兒子一定能夠光大你家的門庭。”后來,劉基成進士,被授予高安丞,在任期間廉直的名聲傳播遠近。于是行省想把他提升上去,但他婉言謝絕了。后來他被起任為江浙儒學副提舉,但他上疏檢舉議論御史的失職時,被當朝大臣所阻,于是他辭職回家。劉基精通經史,天下奇書無不窺覽,尤其精通象緯之學。西蜀趙天澤品論江左人物時,首稱劉基,認為他是當代的“諸葛亮”。當時方國珍在海上起兵,擄掠郡縣,官府不能制止。行省派遣劉基為元帥府都事去討伐他。劉基提議修筑慶元等城來阻截賊兵,使方國珍氣焰消減下去。到左丞帖里帖木兒招諭方國珍時,劉基說方氏兄弟是作亂的始作俑者,不誅殺他們就不能讓以后的人引以為戒。方國珍很害怕,急忙給劉基送厚禮。劉基沒有接受。方國珍不得不派人坐船到北京,賄賂有關官員。于是朝廷對方國珍實行招安政策,授以官職,而責備劉基擅發威福,方氏于是愈加驕橫。
沒過多久,山寇此起彼伏,行省只好又調遣劉基剿捕,與行院判石抹宜孫一起到處州守衛。經略使李國鳳上報他的功勞時,當權的官員們因為收受了方國珍的賄賂,只賞了他一個總管府判的虛職,不給他參與軍事。劉基于是再次棄官回到青田,寫作《郁離子》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當時畏懼方國珍的人爭相依附劉基,劉基給他們作了合理的部署,寇兵不敢侵犯。劉基的母親去世時,因為戰事吃緊不敢說,到這時便請求回家安葬母親。劉基到衢州(今屬浙江),為守將夏毅宣諭安撫各屬下城邑,再與平章邵榮等討論收復處州(今浙江麗水),于是平定了反叛。方國珍平素畏懼劉基,寫信來吊唁。劉基回信,宣示朱元璋的威德,方國珍于是開始進貢。
太祖器重
朱元璋攻下金華,平定括蒼(今屬浙江)后,聽說劉基和宋濂在當地,趕緊派人帶著聘禮去聘請他們。剛開始劉基沒有答應,總制孫炎兩次寫信堅持邀請他,他才肯出來做事。見到朱元璋之后,上疏陳時務十八策。朱元璋看后大喜過望,建了“禮賢館”來安置劉基等人,禮遇非常周到。
劉基兩鬢有美須,身體頎長偉岸,談論天下安危形勢時,正義之色流于言表。朱元璋知道他是一個至誠之士,便把他引為心腹。每次召見劉基時,總是屏退旁人秘密與他交談很長時間。劉基也自認為遇到了知命之主,知無不言。遇到有急難情況時,他總能勇敢站出來,很快想出計策,別人不能測知。平素有時間的時候就跟朱元璋詳細地陳述什么是王道。皇帝每次都會恭敬地聆聽,經常把他稱為“老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說:“他是我的子房(張良)。”又說:“他總是用孔子的金玉良言來引導我。”在帷幄中的談話進行得很秘密,沒有人能知道,而世上傳誦最多的,是他的陰陽風角之說,但這并不是他的最突出之處。他所寫的文章,氣暢達而出人意表,與宋濂并列為一代文宗。
剛開始,朱元璋因為韓林兒自稱是宋的后代,所以追隨他。后來,中書省設御座行禮時,只有劉基一個人不拜,說:“他不過是一個無名小子,為何拜奉他?”于是去見朱元璋,告訴他天命的所在。朱元璋問他征服天下的大計,劉基分析道:“張士誠是一個滿足現狀、等待被捉的人,就像甕中之鱉,不足為慮。陳友諒劫持自己的主人逼脅部下,名不正言不順,占據著長江上游,他天天都在想著如何吞并我們。對我們威脅最大的就是他,應該先去攻打他。等到陳友諒滅亡后,張士誠勢單力孤,一戰就可以打敗他。然后再向北方的中原進發,王業就可以成功了。”朱元璋聽完之后高興地說:“先生如果還有更好的計策,請講出來,千萬不要保留。”
智滅陳友諒
恰好這個時候陳友諒攻陷了太平(今安徽當涂),想趁勢東下,一舉滅掉朱元璋,氣焰非常囂張。諸將議論紛紛,有的建議投降,有的想逃跑到鐘山據守。劉基只是睜大了眼睛看著他們,一句話不說。朱元璋知道他有計策,就把他召入內室請教。劉基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之情說:“那些主張投降和逃跑的人,都應該拉出去斬首。”朱元璋問道:“先生有什么妙計嗎?”劉基分析說:“驕兵必敗,現在賊兵驕傲了,如果我們等待他們深入之后,用伏兵攻取他們,簡直輕而易舉。天道往往如此,取勝之道在于后發制人、取威制敵,成就王者的事業,在此一舉。”朱元璋采用他的計策,引誘陳友諒到來,然后把他打得大敗而逃,并重賞了劉基。劉基推辭不受。陳友諒的兵再次攻陷了安慶(今屬安徽),朱元璋想親自帶兵去征討,問劉基可不可以去,劉基極力贊成。于是出師進攻安慶。戰役從早上進行到晚上,還是拿不下。劉基給朱元璋獻策說不如直攻江州(今江西九江),搗陳友諒的巢穴,讓陳友諒措手不及。于是全軍西上。陳友諒想不到朱元璋會使這一手,攜帶妻兒子女逃奔武昌,江州投降。他的龍興守將胡美派遣兒子來請求和解,并請求不要遣散他的部隊。朱元璋不想答應他,劉基從后面踩朱元璋的床,朱元璋才幡然領悟,答應了胡美。胡美投降后,于是江西諸郡幾乎不戰而降。
劉基書法
結字嚴謹而縱逸,點畫爽健而富有立體感,揮運之中,意情實作而出入規矩,字里行間滲透著書卷之氣。
朱元璋數次寫信到劉基家問軍國大事的處理方法,劉基有條理的答復都深中肯綮。不久,在趕赴京城的路上,朱元璋正好打算親自援助安豐。劉基說:“漢、吳正在覬覦我們的空隙,最好不要采取這個行動。”朱元璋不聽。陳友諒聽說朱元璋正在援助安豐之后,乘機圍攻了洪都(今江西南昌)。朱元璋后悔地說:“不聽你的話,幾乎失去洪都。”于是親自帶兵救援洪都,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一日之中接戰數十次。朱元璋在胡床上坐著督戰,劉基在旁邊陪伴,突然跳起來大喊,催促朱元璋到另一條船上去督戰。朱元璋急忙搬到別的船上去,還未坐定,敵人的大炮擊中原來所坐的御船,把它擊得粉碎。陳友諒在乘坐的高船見到這種情形,以為擊中了朱元璋,大喜。但朱元璋坐的船更加奮進,漢軍都大驚失色。當時兩軍在湖中相持不下,大戰三天三夜還決不出勝負來。劉基請求移軍到湖口去困厄敵軍,采用五行中“金”、“木”相犯的日子決勝,結果陳友諒兵敗逃走并被殺死。
之后朱元璋消滅張士誠,北伐中原,終于成就帝業,與劉基的謀劃一致。
精通象緯
朱元璋稱王后,任命劉基為太史令,他把《戊申大統歷》呈上,說熒惑(火星)據守心宿,皇帝應該下詔罪己以應天符。當年大旱,劉基請皇帝親自審理滯留的案件,于是朱元璋立即命令劉基平反冤獄,大雨隨即傾盆而下。劉基順勢請求立法定制,防止無辜的人被濫殺。朱元璋正打算用刑罰管制天下,劉基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朱元璋告訴他自己做了什么夢。劉基說:“這是得人才和人心的征兆,應該立刻停止刑罰以等待。”三日之后,海寧投降。朱元璋非常高興,讓劉基赦免了全部囚犯。不久,拜劉基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朱元璋即皇帝位之后,劉基上奏章請求創立軍衛法。朱元璋開始規定處州的稅糧,根據宋朝的規定,每畝增加五合,唯獨讓青田不增加,說:“要使伯溫的家鄉世世代代為他歌功頌德。”朱元璋巡視汴梁時,左丞相李善長與劉基在京居守。劉基說宋、元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為太寬縱的緣故,現在應該嚴明綱紀,命令御史糾察上報百官的過失,不要有所回避,宿衛宦官有過失的,都要報告皇太子依法處置。中書省都事李彬因貪縱犯法,善長一向在隱匿這件事,想要緩辦此案。劉基不聽他的,派人快馬加鞭上報朱元璋。朱元璋當時正好在祈雨,命令立即斬了李彬。劉基因此與善長結下怨恨。
皇帝回來后,李善長誣陷劉基對太祖不敬。所有痛恨劉基的人也紛紛誣陷他。恰巧劉基因大旱上奏說:“那些死亡士卒的妻子都放在別營,有數萬人,致使陰氣郁結不散;工匠死后,骨骸暴露在外無人收埋;應該把投降接收的吳將吏都編入軍戶,這樣才能致和氣。”太祖采納了他的意見,過了十來天仍然不下雨。太祖大怒。正好劉基的妻子死了,于是劉基請求回家。當時太祖正在營建中都,又銳意消滅擴廓貼木兒。劉基臨走前,上奏告誡太祖說:“鳳陽雖然是皇上的家鄉,但不是建都的理想之地。不要輕視王保保。”不久,對西方的戰事失利,擴廓竟然逃走到沙漠,成為長久的邊患。當年冬天,太祖親手寫手詔贊美劉基的功勛,召他入京,賞賜非常豐厚,還追贈劉基的祖父、父親為永嘉郡公。
死于非命
后來,太祖因李善長犯了錯誤遷怒于他,劉基說:“善長是功勛舊臣,可以調和諸將。”太祖說:“他多次想要害你,你還替他說好話?”劉基急忙頓首說:“這就像房屋的柱子,更換柱子的時候必須得用大木。如果換成小木,立即就會顛覆。”太祖朱元璋還是免了李善長的職,想讓楊憲來做丞相。劉基素來與楊憲友善,卻認為不可:“楊憲雖然有宰相的才能卻沒有宰相的器量。做宰相,要一碗水端平,以義理作為權衡的標準,不要讓自己陷入其中,楊憲做不到這一點。”皇帝又問他汪廣洋行不行。劉基說:“這個人狹隘淺薄比楊憲還要厲害。”又詢問胡惟庸怎么樣。劉基回答說:“如果讓他去駕車,就擔心他會把車轅都撕裂呢。”太祖朱元璋說:“我選用的宰相,當然都沒有能超過先生的。”劉基說:“我看不得壞人壞事,對煩瑣的事又不耐煩,做宰相的話只會辜負皇上的圣恩。只要圣明的君主悉心訪求,天下就不怕沒有人才,目前提到的幾個人確實是他們不可以擔當重任的。”后來,楊憲、汪廣洋、胡惟庸全都敗在宰相的職位上,果然不出劉基的判斷。
劉基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元勛之一,但太祖大封功臣時,劉基卻一再謙讓不求名利,不以功臣自居,故官爵比其他功臣低,年俸祿只有兩百四十石。即便如此,由于他疾惡如仇,敢于直言,剛正不阿,不久便得罪了丞相李善長、胡惟庸等人,并逐漸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
洪武四年(1371),劉基告老還鄉,每天只是飲酒下棋,不問政事。青田縣令想要求見他卻不得,便穿著便服打扮成野人村夫去探訪劉基。到劉基家的時候,劉基正在洗腳,叫侄子引入茅舍,做飯給縣令吃。得知來人是青田縣令時,劉基驚起,自稱草民,從此不再見縣官。但是,劉基還是逃不掉“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命運。洪武八年(1375),丞相胡惟庸指使人誣陷劉基在家鄉強占有“王氣”的墳地,引起朱元璋恐慌和猜忌,被削去俸祿,致使劉基引咎離京,甚至不敢回家。后積郁成疾,胡惟庸派太醫來醫治,暗做手腳,劉基病情加重,太祖朱元璋遣使護送回家。不久,黯然離世,享年六十五歲。
上一篇:馮道列傳
下一篇:包拯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