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先講前一種人“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這種人以為這樣做沒有任何利益,所以既不耕耘,也不除草,他認為養浩然正氣根本沒有用,他以為無益而竟舍之!或者說:“種在那里那么久,都沒有看到它長大,干脆不要種了,不要養了,不要集了,丟了算了。”
“你看,那個人已經修三年了,長得還是跟我一樣,一點也沒有仙風道骨的樣子,這樣看來修行還是沒有什么用,不要修了!”或是說:“我已經修了三個月了,怎么毫無感覺?算了吧!”他以為無益就把它舍了。像這兩種人都是“不耘苗者也”。所有不耘苗的人,都是因為不能看到立即的效益。而養氣之所以很難有立即效益的原因,是因為養這個字。養是慢慢來的,并且是慢慢集起來的。
譬如你今天養育一個小孩,明天看、后天看,總是覺得他沒有變化,但是如果你三年不看,忽然有一天看到他,你就會感嘆地說:“唉呀,長這么大了!真是歲月催人老呀!”久不注意,你就會發覺其中的差別,但天天看就沒感覺。所以,你在打坐練功的時候心里想著希望今天會有好大的進步,這就是不懂得什么叫養,不懂什么叫集。養與集都是要依照自然的速度,慢慢累積的。
上一篇: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下一篇: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