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顏真卿
顏真卿,字清臣,謚號文忠,是唐玄宗時代的一位忠臣,北齊顏之推的第五代子孫。由于父親很早就過世了,顏真卿對母親格外孝順。他非常喜歡讀書,從小的志節與追求就不同凡俗,可謂深明大義、志節凜然,是一位非常愛國的忠貞之士,被人們尊稱為“魯郡公”。他的楷書遒勁有力、圓潤厚重,表現了凜然的大將軍的志節,更表現著大唐獨有的風骨和氣韻。
當時,正值開元盛世的末年,唐玄宗晚年寵愛楊貴妃,疏忽了國政。他聽信胡人安祿山的讒言,把許多兵權都交給了他,后來造成安祿山在邊疆的勢力日益壯大,并有了謀反的意圖。
顏真卿在平原縣當太守的時候,看出了安祿山有叛變的跡象,所以在暗地里就招兵買馬、修筑城墻、屯積糧食,以防止突然的變故。不出所料,早就蠢蠢欲動的安祿山開始起兵謀反,一把火燒遍了中原,河北各郡相繼淪陷。而只有城墻堅固的平原縣,在顏真卿率兵頑強的抵抗之下,守護非常成功。得知顏真卿的義行之后,玄宗非常感慨,后悔當時聽信了楊國忠的讒言,而將他貶官到平原。玄宗說:“朕沒有眼力看清顏真卿是怎樣的人,想不到他是這樣一位忠心耿耿的義士!”
后來,節度使李希烈造反,顏真卿由于得罪了權臣,而被派去執行一項非常危險的任務——勸李希烈投降,希望能感化他早日回頭,避免軍事上的沖突。當時顏真卿已經70多歲了,可他還是毅然接受了這一任命。朝廷中所有的人都大驚失色,替他擔心不已。
到了叛軍那里,顏真卿正準備宣讀詔書,就遭受到李希烈手下之人的謾罵與恐嚇。顏真卿器宇軒昂,毫無懼色,那鎮定而又勇敢的氣度反而讓李希烈對他敬畏不已。后來有人勸李希烈說:“顏真卿是唐朝德高望重的太師,相公您想要自立為王,而太師他自己就來了,這難道不是天意嗎?宰相的人選,除了顏真卿,還有誰會比他更合適?”
顏真卿聽到這番話之后,威怒不已,大聲喝斥他們不知廉恥,說:“你知道我的兄長顏杲卿嗎?難道你們不曉得,我們顏家都是如此地忠烈嗎!顏家的子弟只知道要守節,就是犧牲生命也決不變節,我怎么可能接受你們的利誘!”
原來,當時安祿山帶兵橫掃中原,氣焰十分囂張。顏家兄弟號召天下的志士仁人一起出兵討伐。顏真卿的兄長顏杲卿率領義兵奮勇抵抗,在常山郡進行了悲壯的最后一戰,最終還是寡不敵眾,被叛軍將領史思明俘虜了。
顏杲卿生性剛直、正氣浩然,面對威逼利誘,絲毫不為所動,怒罵安祿山“叛賊”。后被安祿山用刀將他的身體一節一節地割掉,最后壯烈成仁。
李希烈聽了顏真卿的表白之后,內心非常慚愧,就向顏真卿謝罪。雖仰慕顏真卿的為人,但李希烈并無投降打算,后竟以死相威脅,希望顏真卿歸順于自己。而顏真卿不為所動,他事先寫好了遺書,做了必死的準備。最后叛賊痛下毒手,殺害了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顏真卿仍在大罵他們是“逆賊”,當時,他已經77歲了。
噩耗傳到朝廷,德宗悔恨交加,非常傷心,五天都沒有辦法上朝。所有的將士都痛哭流涕,深切悼念這位壯烈成仁的、大唐的柱石與忠臣——顏魯公。
仁愛的人,正是最勇敢的人,這在危難的關頭表現得尤其明顯。曾子曾經說過:“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边@就是說,把仁愛當做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多么的重大;把這個責任堅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這是多么的深遠。所謂“一門雙忠,流芳千古”,顏家兄弟沿承了以“忠孝”傳家的庭訓,以凜然的氣節,讓后世子孫永遠地緬懷與追念。
上一篇:仁者無敵
下一篇:以德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