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
1.《花間集》后蜀趙崇祚輯
趙崇祚,字宏基,生卒年及籍貫均不詳。
《花間集》是五代十國時期后蜀人趙崇祚編纂的一部詞集,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詞集。本書收錄了溫庭筠、韋莊等18位花間派詞人的500首經典作品,共10卷。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早期文人詞創作的主體取向、審美情趣、藝術風格和創作成就。《花間集》取名是因為集中作品內容多寫上層婦女日常生活和容貌裝飾,古代常以花比女人,寫女人之媚的詞集故稱“花間”。這些詞作多是文人貴族為歌臺舞榭享樂生活所需,辭藻極盡軟媚香艷之能事。
唐末五代時期,文人為避亂紛紛入蜀,填詞風氣也由中原帶入西蜀,因此,填詞風氣最盛、成就最高的地方首先是西蜀,其次是南唐。作者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與蜀沒有關系,其余15位如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顧夐、牛希濟、歐陽炯等都生活在五代十國的西蜀。他們刻意模仿溫庭筠詞的艷麗香軟,主要描繪閨中婦女日常生活情態,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間詞派。其風格分別以溫庭筠、韋莊為代表。溫詞秾艷琦麗,韋詞清淡白描,內容都是用艷辭描寫戀情、游樂、離緒,反映上層社會的生活。
《花間集》最終確立了“詞”的文學地位,標志著詞體已正式登上文壇,并對宋元明清詞人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陸游曾贊其為“近代倚聲填詞之祖”。
2.《樂府雅詞》宋曾慥編選
曾慥(?—1155),字端伯,號至游居土、至游子,泉州晉江(今福建晉江)人。北宋末年任倉部員外郎,入南宋后任戶部員外郎、江西轉運判官、湖北兼京西路轉運副使、太府少卿總領、荊南、夔州、廬州知州等職。
《樂府雅詞》是今存最早的一部宋人選編的宋詞總集,即最早的一部“宋人選宋詞”,共三卷,選錄了宋代34位詞人的作品700余首。另外還有上、下兩卷100多首不知作者姓名的作品作為《拾遺》。其中所錄內廷傳出的《轉踏》中有無名氏的《九張機》,《大曲》中錄有董穎的《道宮薄媚西子詞》,均為其他書籍所未載,從這些作品中可看出宋代歌舞劇的面貌,是研究唐宋歌舞曲的重要資料。
編者在《自序》中說:“余所藏名公長短句,裒合成篇,或后或先,非有詮次,多是一家,難分優劣,涉諧謔則去之,名曰《樂府雅詞》。”因以“雅正”為標準,反對軟媚戲謔之詞,所以對柳永、晏殊、晏幾道、秦觀等人的詞作,以及托名為歐陽修的某些艷詞,也作為“當時小人或作艷曲,謬為公詞,今悉刪除”(《自序》)。
3.《絕妙好詞》宋周密編
周密(1232—約1298),字公瑾,號草窗、蘋洲、弁陽嘯翁、四水潛夫、華不住山人,晚號弁陽老人。生于濟南,后寓居吳興弁山(今浙江)。詞集有《蘋洲漁笛譜》,又名《草窗詞》。著有《齊東野語》、《癸辛雜識》、《武林舊事》、《志雅堂雜鈔》、《浩然齋雅談》等。
《絕妙好詞》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本完整斷代詞選。《絕妙好詞》共7卷,收錄了南宋132人的詞作390首(包括周密本人的22首)。按照詞家為經、時代先后為序的體例編排,始自張孝祥,終于仇遠;以姜夔的“醇雅清空”為選錄標準,只錄清麗婉約、優美精巧的詞。正因為此,許多不見史傳的宋末詞人的作品,賴此得以流傳,從中也可看出當時詞壇不同風格作品的流行情況,為研究宋詞風格、流派的演變發展提供了參考資料。周密以選錄精粹著稱,所選詞作美輪美奐,綿逸妙曼,但由于選錄偏重格律,以及音節詞藻,不注重現實內容,因此頗受后人詬病。
4.《花庵詞選》宋黃昇編
黃昇(生卒年不詳),字叔嚦,號玉林,又號花庵詞客。
《花庵詞選》全書20卷,前10卷選錄的是唐宋詞,始于李白終于北宋王昴,收錄詞人134家,另有附錄方外、閨秀各一卷;后10卷選錄了中興以來的詞人88家,始于康與之,終于洪蚡,附錄有黃昇自作詞38首,共錄詞750余首。《花庵詞選》系詞人選詞,選錄范圍寬廣,既有南宋又有北宋,部分作品賴此得以流傳;選錄標準較為謹嚴,對所選各家均注明字號,作者風格,或詞集名稱,或詞調異名,所選詞作間附精當評語,成一家之言,足資參考。但《花庵詞選》并非篇篇皆善,在年代斷限,字詞方面存有一定的粗疏。盡管歷代詞論家褒貶不一,但瑕不掩瑜,黃昇以其《散花庵詞》雋逸淡遠的獨特風格,以及精心選輯的《花庵詞選》,理應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5.《詞綜》清朱彝尊、汪森編
朱彝尊生平見別集《曝書亭集》。
汪森(1653—1723),字晉賢,號碧巢,浙江桐鄉人,曾官任戶部郎中。
《詞綜》收錄了650余人的詞作近2300首。選輯唐、五代、宋、金、元諸家詞30卷,補人3卷,補詞3卷,共36卷。前26卷由朱彝尊編選,另外10卷由汪森增補,并改正錯字和補入一些遺漏。在此書編纂過程中,曾搜集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汪森《詞綜·序》說:“計覽觀宋元人詞集170家,傳記、小說、地志共300余家,歷歲八稔,然后成書”,“凡稗官野記中有片詞足錄者,輒為采掇”。所以內容豐富,選材精當。編輯體例以時代先后為序,記載了作者的姓氏、籍貫、著作,間附宋、元人的評語。
汪森的序文還闡述了浙西詞派的理論,認為不應把詞作為“詩之余”,遵奉姜夔為詞家正宗,張輯、盧祖皋、史達祖、吳文英、蔣捷、王沂孫、張炎、周密為羽翼。然而卻只字不提蘇、辛詞派。
選錄標準“以醇雅為宗”,旨在糾正明詞的流弊,也反映了浙西詞派重格律形式、忽視思想內容的偏向,所以文廷式批評說:“所選《詞綜》,意旨枯寂。后人繼之,尤為冗漫。以二窗為祖禰,視辛、劉若仇讎,家法若斯,庸非巨謬。”(《云起軒詞抄序》)盡管言辭偏激了些,但觀點基本是正確的。
6.《全宋詞》現代唐圭璋編
唐圭璋(1901—1990),字季特,滿族,南京駐防旗人之后。辛亥年間革命軍與八旗駐防軍發生激戰,革命軍殺入旗營時,駐防將士及其家眷全部服毒自盡,唐圭璋因服藥較少得以幸存,后被一家市民收養。解放前曾任中央大學、金陵大學中文系教授,解放后曾任南京大學、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兼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中國韻文學會會長,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詞學》主編。
唐圭璋在綜合諸家的基礎上,廣泛搜集,凡是宋人詞選中所選、宋人文集中所附、宋人筆記中所載的詞作,全部收錄,即使類書、金石、方志、題跋、花木譜等書中所載之詞,也統統匯集起來,編成一部較為齊全的《全宋詞》。此書按照作者為經、時代先后為序的編排體例,每一作者名下,皆附一小傳。此書收錄齊備,考訂精審,改正了不少前人的傳承錯誤,是研究宋詞的重要參考書。
7.《全金元詞》現代唐圭璋編
此書收錄金元兩代詞人282家,詞作7293首。其中金詞人70家,詞3572首;元詞人212家,詞3721首。編集意在網羅保存散佚的資料,即使零星斷句也予以收錄,編者前言中說:“以供編寫詞史者之一助,又錄《道藏》中金元道士詞,以供研究詞樂、詞律、詞韻以及詞曲變者之參考。”按照作者時代先后為序排列,各家之下,大多附以小傳,體例與《全宋詞》相同。收錄的詞作,都是以善本、足本為依據,并詳加校勘、考訂,輯錄的作品,大多注明出處,引用書目達200余種。
8.《全元散曲》現代隋樹森編
隋樹森(1906—1989),山東招遠人,1932年畢業于北平師范大學國文系,曾在山東濟南任教,抗戰期間在重慶國立編譯館任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
《全元散曲》是中國元代散曲總集。收錄了上自金代元好問,下至元末明初谷子敬等213位散曲作家以及無名氏的散曲作品,共輯錄小令3853首,套數457套,同時還收集了元散曲的一些殘句斷語等,共兩冊。以作家為經輯錄作品,編排上“以作者為經,以時代為緯”,即以作家年代先后為序,每一作家附有小傳。此書搜羅詳備,作者遍閱元、明兩代的散曲總集、別集,以及曲譜、曲話、文集、詞集、詞話、道藏等有關材料達110余種。同時,還采用天一閣《小山樂府》、《筆花集》、《南北詞廣韻選》、《北宮詞紀外集》等各種珍本,加以補充和校勘。校勘詳盡,對所收散曲,于曲尾注明出處,對于作者異說、題目差異、字句不同等,均附有比較詳細的校勘記,較全面地反映了元朝散曲的創作概況,具有重要的資料價值。
上一篇:“子學”與“子部”概說
下一篇:詞的淵源及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