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筮的方法
古代占卜,開始是使用龜甲和獸骨,后來使用一種堅硬的水草——蓍草,五十根,再后來以竹簽代替。到了唐朝則用銅錢代替了蓍草、竹簽。用三枚銅錢卜筮,是一種最簡便的方法,這種方法也叫“六爻神課”。具體方法是:把三枚銅錢放在一個竹筒中,搖動數下,然后舉高倒出,看這三枚銅錢是正面還是背面朝上。
朝上的是兩個正面一個背面,是少陽“—”。
朝上的是兩個背面一個正面,是少陰“”。
朝上的是三個背面,是變爻老陽“□”。
朝上的是三個正面,是變爻老陰“×”。
這樣反復六次,得到的就是全卦。六爻中有一個變爻,占斷的時候就看這個變爻的爻辭;有兩個以上的變爻,占斷的時候就看卦辭。
六十四卦的順序: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咸、恒、遁、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既濟、未濟。
六十四卦排列,既符合《序卦》規定的次序,也符合《說卦》所作的解說,以“乾”、“坤”兩卦開始,以“既濟”、“未濟”兩卦終結。為什么這樣安排?古人認為,“乾”、“坤”代表天地陰陽,二者相交就叫天地配合或者說陰陽協調,陰陽協調才能產生萬物。《序卦》說:“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但萬物生長都有一個過程,由胚胎,到發芽,然后到成長,所以“乾坤”之后,接著便是“屯”卦。屯是什么意思呢?《序卦》解釋說:“屯者,萬物之始生也。”也就是萌芽、開始。經過孕育、培養,于是得以誕生、發芽。繼“屯”卦之后,是“蒙”卦。《序卦》說:“蒙者,物之稚也。”“蒙”即初生階段,動、植物誕生之后,動物需要哺乳,植物需要雨水。所以“蒙”卦之后,接著就是“需”卦。《序卦》言:“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動植物發芽之后繼續成長,都必須供給飲食、營養,如果遇到供給不夠,那么同類、異類之間就必然引起爭斗,所以,“訟”卦和“師”卦接著便出來了。《序卦》解釋為:“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意思是說,飲食供應不足,或者分配不公,就會發生爭奪、爭搶,而爭奪、爭搶常常依靠實力或者訴諸武力,這便產生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到了“泰”、“否”、“同人”、“大有”、“剝”、“復”等卦,更產生了相反相成、相生相克、對立統一等矛盾轉化關系。所以,六十四卦的命名與排列,反映了《周易》對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成長、滅亡、轉化的規律的認識,以及對事物內在邏輯、規律的正確把握,正如《說卦》所講:“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六十四卦的命名與排列,既用取象,又用取義,或者二者兼用,并且取義多于取象。不僅六十四卦排列有其內在的發展、演變規律,而且六爻的前后相鄰兩卦的排列也大部分相反或者相對,如最明顯的是“乾、坤”兩卦,以及“屯、蒙、需、訟、師、比”等卦,直至最后“既濟、末濟”,也大多是這樣。
上一篇:公孫龍
下一篇: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