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制·唐代科舉制度的確立·科舉制度的產生及其特點
科舉制的產生時間,說法不一,大致有三:其一,認為科舉制首創于隋。持這種觀點的在歷史上就大有人在,近代的如鄧嗣禹等。鄧在《史學年報》1934年第2卷第1期上,發表《中國科舉制度起源考》,認為隋代取士,已有“公司考試之狀”,“加以進士為科,實始于隋,故溯源厥始,當推及之。特因其制不彰不備,僅具芻形,故謹慎重作結曰:科舉之制,肇基于隋,確定于唐”。即以進士科的出現作為科舉制產生的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和翦伯贊主編的《中國史綱要》等著作都持科舉制起源于隋的觀點。其二,認為科舉制始創于唐代。持此觀點的有俞大綱等人。俞在《史學年報》1934年第2卷第1期發表的《俞大綱先生(給鄧嗣禹)第二次來函》中認為:“不得以進士設科年代,以定考試制度始于何時。若謂察舉對策之法,已為完形之考試制度,則當上溯兩漢為權輿。若謂朝廷開科待人,士子投牒自進,始可謂為完形之考試制度,則當以唐為始,不可謂肇基于隋,確定于唐矣。”何忠禮在《歷史研究》1983年第2期上發表的《科舉制起源辨析》指出:科舉制度作為“一種以 ‘投牒自進’為主要特征,以試藝優劣為決定及第與否的主要標準,以進士科為主要科目的選官制度”,正式創始于唐高祖武德五年 (622),是年皇帝下詔公開鼓勵士人“自進”、“自舉”,為廣大士人開辟了一條“懷牒自進”的道路。金諍在《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一書中,也認為唐高祖武德五年的選舉詔令,“標志著以自應考試為特點的科舉制度的誕生”。其三,認為科舉制創始于漢代。宋代章如愚《群書考索·續集》卷三八《選舉》:“科舉肇于漢,興于隋,著于唐而備于宋朝。”徐連達、樓勁在《歷史研究》1990年第5期上的《漢唐科舉異同論》中,以為科舉制作為“分科舉人,考試進用”之制,“已具備于漢代而沿行于魏晉,那么,隋唐所做的實際上只是使之進一步完備和嚴密化的工作,便談不上是創置了”。
至于科舉制的特點,清代學者張之洞在《籌議變通政治人才為選折》中言:“取士之法,自漢至隋為一類,自唐至明為一類……漢魏至隋,選舉為主,而亦間用考試,如董、晁、郗、杜之對策是也;唐宋至明,考試為主,而亦參用選舉。”劉虹在《中國選士制度史》中認為“由于科舉制脫胎于察舉制,所以它既有其個性特征,又有從母體中帶來的遺傳因素”。個性特征是:其一,科舉制為士子“懷牒自進”,即自由報考。其二,科舉制以具體的、嚴格的、可以明確把握的、劃一的、規范化的文化知識作為考選人才的標準。其三,科舉制合科目選舉與學校教育為一體。遺傳因素是:其一,科舉制承襲了漢代察舉制的科目體系設置,如有常科和特科之分,常科中的秀才、明經、明法、孝廉等。其二,察舉與科舉制均由朝廷主持,在全國自下而上地進行,統一組織管理。其三,科舉考試的策問等借鑒了察舉制的形式和辦法。據此,劉虹在《中國選士制度史》中提出“隋代進士科的設置尚不能算是科舉制建立的標志,但卻可謂是疏通由察舉制向科舉制過渡的運河”,科舉制“肇基于隋代,確立于唐代” 的觀點。
上一篇:道教·道教思想的來源·神仙之說與方士方術
下一篇:簡牘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