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極一時多爾袞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后金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死了之后后,多爾袞的生母殉葬,皇太極即位。天聰二年(1628)三月,皇太極廢黜了恃勇傲物的阿濟格之旗主,以多爾袞繼任固山貝勒。此時,多爾袞年僅15歲。
少年多爾袞在夾縫中求生存,開始顯示出他善于韜晦的過人聰明。他一方面緊跟皇太極,博取他的歡心和信任,而絕不顯示自己的勃勃野心;另一方面則在戰場上顯示出超人的勇氣和才智,不斷建樹新的戰功。
天聰二年(1628)二月,他初次隨皇太極出征蒙古察哈爾多羅特部,立下戰功,皇太極賜予“墨爾根岱青”的稱號,贊他“既勇且智”。過了半個月,他便繼任了固山貝勒。多爾袞少年得志,為他將來的進取開始奠定基礎。
多爾袞差不多是每戰必征,并且每次都非常英勇。天聰五年,他隨皇太極于遼西攻打明軍。大凌河之戰,努爾哈赤親自沖鋒陷陣,直抵大凌河的城下,城上炮矢異常猛烈,后金軍死傷很多。在這件事情之后,皇太極憤怒地斥責他的部下不勸阻多爾袞,說:“倘若他有什么閃失的話,我一定會嚴厲地懲治你們,絕對不會寬容的。”
崇德三年,多爾袞被授予“奉命大將軍”,統率大軍破墻子嶺而入,于巨鹿大敗明軍,明統帥盧象升戰死。然后兵分兩路,攻打山東、山西,多爾袞所部共取城三十六座,降六座,敗敵十七陣,俘獲人畜二十五萬七千多,還活捉明朝一親王、一郡王,殺五郡王等,給明朝以沉重打擊。班師之后,多爾袞得到了馬五匹、銀二萬兩的賞賜。
崇德五年到六年,多爾袞又作為松錦決戰的主將之一走上戰場。起初,他由于違背皇太極的部署,私遣軍士探家而遭到急于破城的皇太極的責罰,但他仍以郡王的身份繼續留在軍中,一方面屢次上奏提出作戰方略,一方面率領四旗的護軍在錦州到塔山的大路上截殺,并在攻破松山后率軍圍困錦州,迫使明守將祖大壽率部至多爾袞軍前投降。
攻打錦州的時候,多爾袞又是一馬當先,沖在最前面。祖大壽從錦州城頭向南發炮,洪承疇軍由南向北發炮,多爾袞被夾擊在他們中間,差點丟掉了性命。祖大壽投降之后,多爾袞曾跟他談起那個時候的情形有多危險。祖大壽十分惶恐地說:“真有這事嗎?!還好沒有出什么事,要是當時擊中了王爺您,那可怎么辦啊。”多爾袞則非常坦誠地說:“當時我們是敵對的,就怕打不中呢,大壽你說這話言不由衷,有些可笑啊!”
松錦之戰后,明朝關外只剩下寧遠孤城,清軍入關已是時間問題。持續三年之久的松錦戰役,明朝受到巨大的打擊,多爾袞威望大著。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極去世。皇太極第九子福臨被立為帝,因年僅6歲,由濟爾哈朗和多爾袞輔政,等福臨年長之后,當即歸政。多爾袞排除了他的政敵豪格,使自己實際上享有帝王之權。
上一篇:英國使團訪問中國-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董鄂妃入宮疑案-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