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雞頭”的代價
“在發展企業集團中,虧損企業紛紛擠入集團吃大鍋飯的現象還好理解,令人費解的是,武漢一家效益好的企業希望兼并一家處于劣勢的企業以結成集團,劣勢企業卻拒絕兼并,還打了官司,結果官司打贏了,工廠鬧垮了。”(見《了望》第13期)
武漢啤酒廠(以下稱武啤)幾年前剛露出虧損苗頭時,其主管局武漢市第一輕工業局領導即看出武啤“年老力衰”、后勁不足,提出讓只有10年釀制啤酒歷史的后起之秀——武漢市東西湖啤酒廠(以下稱東啤),兼并武啤。而武啤有40年釀酒歷史,按照廠長在電視廣告上說的是:“集40年釀造之精華”,突然上新廠吃老廠,武啤職工感情上接受不了。幾經周折這后,東啤領導人看到武啤態度冷淡,也感到要兼并武啤是自討沒趣。于是,回過頭自我改造,擴大了生產規模。經過努力,東啤躍居為全國800家啤酒廠的第7位,年產量達7萬噸,在市場上占有的份額越來越大,而武啤的地盤卻越來越小。后來,沒等武啤廠長陳維東承包期滿,武漢市第一輕工業局就發出正式公文,撤銷了陳維東的廠長職務。
于是,一場武啤告武漢市一輕局的“民告官”官司開場了。武啤的理由是:捍衛正當權益,抗拒行政干預。市一輕局當然不肯示弱:第一,局管廠天經地義,是行使正當職能;第二,盡管承包期限還差一點,但陳維東經營不善。對簿公堂,結果出人意料:法庭判武啤勝訴;恢復了武啤廠長陳維東的職務。
武啤與武漢市一輕局打官司打贏了,但在與市場的較量中越輸越慘:啤酒完全積壓,工廠關門比繼續生產對國家的貢獻還大。工人到市政府門前靜坐示威,胸前掛的牌牌上寫著:“廠長抹牌賭博,不顧工人死活”等字樣。武漢市趙寶江市長聞訊出面過問,才再次罷了武啤廠長陳維東的官。現在武啤已經變成了“東啤集團東啤二廠”,把企業搞得一塌糊涂的原武啤廠長陳維東也受到了應有的制裁,被關進了牢房。這也算是企業經營者的學費與煉獄。但是,武啤寧可“破產”不入集團反映出的心態,在其他國營企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企業管理的首要職能是取得經濟成果,也是企業存在的理由。工廠所要實現的目標,就是廠長奮斗的目標,也是廠長存在的理由。武漢啤酒廠鬧垮了,廠長管理無能,證明東啤兼并武啤是對的。遺憾的是,武啤廠長沒有正視企業的使命和職能,沒有正確對待企業未來的抉擇。結果損害了企業的利益,本人也受到制裁。
上一篇:“如果當初知道我們現在所知道的一切……”
下一篇:“寧要……不要……”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