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知恩必報
春秋戰國時期,吳國軍隊進攻郢都,楚昭王出逃在外,不知去向。吳軍統帥伍子胥懷疑楚昭王是躲藏到鄭國的都城里去了。隨即吳軍將鄭國的都城圍困起來,鄭國都城內頓時恐慌起來,鄭王急需找到一個能使伍子胥退兵的人,并許諾伍子胥退兵后將賜予他爵位、采邑。
鄭國都城內有這樣一個人,他父親漁丈人曾經救助過伍子胥,伍子胥一直惦念著報答這份恩情,所以漁丈人的兒子是說服伍子胥退兵的最好人選。
漁丈人的兒子奉命來到了吳軍統帥的帳下,伍子胥問:“你是何人?”
漁丈人的兒子回答道:“我是鄂渚漁丈人的兒子呀!”
伍子胥問:“你這時候前來,有什么事情讓我辦嗎?”
漁丈人的兒子答道:“鄭君下了命令,有人能使吳軍撤退,就把國家分給他一半。我知道您和我父親是莫逆之交,希望您能夠看在我父親的面上將軍隊撤走,以解鄭國被困之危。”
伍子胥對救命恩人漁丈人的兒子說道:“我伍子胥能有今日都是漁丈人的功勞,蒼天在上,我豈能忘恩負義呢!”
于是,伍子胥答應了漁丈人兒子的請求,不再圍困鄭國國都,退兵而去了。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和解救,一般來說,對方都會銘刻在心,是不會忘記的,尤其是在最危難時候的幫助,對方更是終生難忘的,并往往在尋找機會報答對方,以緩解內心深處造成的欠缺和不平衡。
如果是具有這種歷史背景的朋友,你去求助于他,如果能夠辦到,他會竭盡全力去相助于你的。
上一篇:人生如棋不可悔
下一篇:體操界無可替代的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