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就材于“和氏璧”。為秦以后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是奉秦始皇之命所鐫的。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面紐交著五條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此后,歷代帝王都視其為國之重器,具有天命所歸的極其重要的象征意義。
大汗是北方少數民族的首領通用的稱呼,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而想稱帝,就沒那么簡單了:你必須要有一定的稱帝借口,例如什么天降神瑞之類。皇太極能夠稱帝就是因為他得到了一枚玉璽——據稱這枚玉璽還是一枚傳國玉璽!
天聰九年,多爾袞率軍征伐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殘部。他臨之以威、施之以謀,導致林丹汗余部不戰而降,并獻出了中華帝國失蹤二百多年的“傳國玉璽”。多爾袞得到這顆傳國玉璽并獻給皇太極,但皇太極得璽一看,才見上面刻的是“制誥之寶”四字。原來不是秦璽,而是漢元帝命昭君和番時送給匈奴王的一顆羊脂玉璽。可是,皇太極還是對外宣稱他得了傳國璽,并正式改國號為“清”。
清朝乾隆年間,紫禁城內交泰殿一共貯有三十九顆璽,放在正中的一方即篆刻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宮中一直說它是傳國璽。但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欽定二十五寶時,把它確定為贗品。
由于歷代統治者極力宣揚獲得傳國璽是“天命所歸”、“祥瑞之兆”,自宋代起,真假傳國璽屢經發現。傳國璽真假實難確定,據說真正的傳國璽是明滅元時,被元將帶到漠北了。真正的傳國璽是否和氏璧所為?又流向了哪里?至今眾說紛紜。
上一篇:皇帝為什么要叫慈禧親爸爸-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真假光緒帝案-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