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的用法
春秋時期,有一次,鄭國的兩位大夫子家與子公去晉見鄭靈公。他們在等著接見的時候,子公的食指突然輕輕地顫動起來。子公伸出手指給子家看,并且笑著說:“你看到它顫動了吧,這可是個好兆頭啊!”
子家連忙問道:“這是什么兆頭,能預示什么呢?”
“我有過這種體驗,食指一顫動,往往就有口福,總能嘗到美味的東西。以往多是這樣,我估計今天也不會例外。”子公蠻有把握地說。
子家聽了以后,淡淡地笑了笑,心想,但愿如此吧!
一會兒,鄭靈公接見了他們。當他們經過走廊走進接見廳時,瞥見另一室內,一位廚師正在案板上用力地切著大甲魚。子公用眼瞟了一下子家,兩人都禁不住笑了起來。
“你們笑什么呀?”鄭靈公看著他們,好奇地問道。
子家于是把剛才的情況如實以告。
鄭靈公解釋說:“大甲魚是楚國剛才派人送來的。”他心里琢磨:你的食指顫動就肯定能吃到美味,不見得吧!
沒多久,甲魚烹飪好了,鄭靈公請來幾位大夫一同品嘗,子公、子家也都在座。鄭靈公很客氣地讓讓這位,讓讓那位,就是偏偏不請子公動筷子。
看著這種情況,子公很生氣,臉都變色了。他想:這不是故意讓我難堪嗎。他越想越氣,渾身都哆嗦起來。他想:你不讓我,我就偏要嘗嘗!于是伸出手指,用力在盛著甲魚的鼎里蘸了蘸湯,嘗了嘗滋味,然后轉過身,怒氣沖沖地走了。
由這件事產生了詞語“染指”。“指”是手指,“染”是沾染,指的是用手蘸一蘸。
“染指”的本義后來一般都不用了,而是常常用它的引申義,比喻獲取那本不屬于他、不應該得到的利益,是貶義詞。
上一篇:“杜撰”的由來
下一篇:“氣節”的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