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釋之》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張釋之》人物故事小傳
張釋之,字季。南陽堵陽(今河南方城東)人。漢文帝時以資產豐厚為騎郎,10年未得升遷。中郎將爰盎知他是賢能之士,推薦他為謁者(官名)。他上書奏論秦亡漢興的道理,文帝認為不錯,因而拜為謁者仆射,又遷公車令。一次,太子、梁王一起乘車入朝過司馬門時不按規定下車,張釋之就追上去阻止他們入殿門。文帝因他執法無畏,很是賞識,開調其為中大夫,不久又拜為中郎將,廷尉。張釋之因持法公正不懼權貴,為天下人所稱譽。漢景帝時,張釋之外調為淮南相,年老病故。
[正史]
張廷尉釋之者,堵陽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①為騎郎,事孝文帝,十歲不得調,無所知名,釋之曰:“久宦減仲之產,不遂。”欲自免歸。中郎將袁盎知其賢,惜其去,乃請徙釋之補謁者。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釋之言秦漢之間事,秦所以失而漢所以興者久之。文帝稱善,乃拜釋之為謁者仆射。
釋之從行,登虎圈。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十余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文帝曰:“吏不當若是邪?尉無賴!”乃詔釋之拜嗇夫為上林令。釋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絳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長者也。”又復問:“東陽侯張相如何如人也?”上復曰:“長者。”釋之曰:“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敩②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且秦以任刀筆之吏,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無惻隱之實。以故不聞其過,陵遲③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靡,爭為口辯而無其實。且下之化上疾于景響,舉錯不可不審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嗇夫”
上就車,召釋之參乘,徐行,問釋之秦之敝。具以質言。至宮,上拜釋之為公車令。
頃之,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于是釋之追止太子、梁王無得入殿門。遂劾不下公門不敬,奏之。薄太后聞之,文帝免冠謝曰:“教兒子不謹。”薄太后乃使使承詔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釋之,拜為中大夫。
頃之,至中郎將。從行至霸陵,居北臨廁④。是時慎夫人從,上指示慎夫人新豐道,曰:“此走邯鄲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慘凄悲懷,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用纻絮斮陳,蕠漆其間,豈可動哉⑤!”左右皆曰:“善。”釋之前進曰:“使其中有可欲者,雖錮⑥南山猶有郄;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槨,又何戚焉!”文帝稱善。其后拜釋之為廷尉。
頃之,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出,乘輿馬驚。于是使騎捕,屬之廷尉。釋之治問。曰“縣人來,聞蹕⑦,匿橋下。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金。文帝怒曰:“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當是也。”
其后有人盜高廟坐前玉環,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釋之案律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奏當棄市。上大怒曰:“人之無道,乃盜先帝廟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差。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⑧,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與太后言之,乃許廷尉當。是時,中尉條侯周亞夫與梁相山都侯王恬開見釋之持議平,乃結為親友。張廷尉由此天下稱之。
后文帝崩,景帝立,釋之恐,稱病。欲免去,懼大誅至,欲見謝,則未知何如。用王生計,卒見謝,景帝不過也。
王生者,善為黃老言,處土也。嘗召居廷中,三公九卿盡會立,王生老人,曰:“吾襪解”,顧謂張廷尉:“為我結襪!”釋之跪而結之。既已,人或謂王生曰:“獨奈何廷辱張廷尉,使跪結襪?”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終無益于張廷尉。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結襪,欲以重之。”諸公聞之,賢王生而重張廷尉。
張廷尉事景帝歲余,為淮南王相,猶尚以前過也。久之,釋之卒。其子曰張摯,字長公,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當世,故終身不仕。
《史記》卷一○二
〔注釋〕
①訾(zi):同“貲”,本指家財,此指家財殷實,合乎任官條件。②敩(xiao):學。③陵遲:衰落、敗壞,有每況愈下之意。④“廁”句:廁:同“側”。居北臨廁:坐在霸陵(文帝陵墓)上面的北邊眺望。⑤“槨”(guo)句:槨:棺外的套棺,俗稱外棺。纻(zhu):苧蔴。斮(zhuo):切,斬。陳:布列,施加。蕠(nu):粘著。⑥錮:熔化金屬以灌縫。⑦聞蹕(bi):聽到警蹕的傳呼。蹕:帝王車駕出巡,清道戒嚴。⑧取長陵一抔(pou)土:隱言如果有人偷盜劉邦墓。長陵:劉邦墓,在今咸陽市東北。一抔土,一捧土。
上一篇:《張道陵》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張道陵》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張飛》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張飛》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