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是明清以來我國工商業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絲綢生產尤為著名。在明末清初,蘇州城已是寬5里、長7里、周環45里這樣少見的大城市了。乾隆年間,城內有10萬家,如以每家5口計算,城內人口不下50萬。
這里水陸交通十分發達,“控三江,跨五湖而通海,閶門內外,居貨山積,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燦若云錦”。論其繁華超過北京。乾隆時期的畫家徐揚所畫 《盛世滋生圖》,共畫有230余家有市招的店鋪,50多種行業。除本地土特產外,還匯聚了全國各地的馳名物產。如: 山東繭綢、濮皖寧綢、漢府八絲、崇明大布、松江標布、京 (南京) 蕪 (湖) 梭布、金華火腿、寧波淡鲞、南京板鴨,川、廣、云、貴雜貨、藥材等,不勝枚舉。
康熙五十五年 (1716年) 一年,蘇州出海貿易的船只至千余艘,外國貨物也大量進入蘇州,《盛世滋生圖》 上有兩家懸掛“洋貨行” 市招的店鋪,至嘉慶年間,成立了專營洋貨業的 “詠勤公所”。“山海所產之珍奇,外國所通之貨貝,四方往來千萬里之商賈,駢肩輻輳”。
蘇州城向郊區擴展十分快。閶門外南濠之黃家港,明末尚是一塊曠地,到了清初已是“生齒日繁,人物殷富,閭閻且千,鱗次櫛比” “地值寸金” 了。康熙南巡時,南濠已是蘇州最繁華的地方。盤門 (西南門)、葑門 (東門),在乾隆初年,還不甚熱鬧,很好的房子也難以賣出,到乾隆末年,這地方已是萬家煙火,一般房子也難以買到了。
蘇州城的繁榮,是工商業發展的結果,也標志中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加速發展。
上一篇:《蘇四十三領導的起義》清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英使馬戛爾尼來華》清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