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生元說
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孫中山用來說明進化論的一種學說。“生元”即細胞,也含有“生物元始”即單細胞原生生物的意思。孫中山在《心理建設》一文中說道:“據最近科學家所考得者,則造成人類及動植物者,乃生物之元子為之也。生物之元子,學者多譯之為細胞,而作者今特名之曰生元,蓋取生物原始之意也。”孫中山把“生元”作為細胞的同義語,用以表明生物有機體的基本形式和構成單位,這顯然是唯物主義的。同時,孫中山把“生元”和生物進化論結合起來,指出了整個動植物有機界,以至于人類都是由“生元”即細胞而來的,“由生元之始生而至于成人,則為第二期之進化,物種由微而顯,由簡而繁,本物競天擇之原則,經幾許優勝劣敗,生存淘汰,新陳代謝,千百萬年,而人類乃成。”這種解釋顯然也是科學 的辯證的。但是,孫中山的“生元”說中也包含一些不正確的成份。首先,他的“生元”說具有機械性。孫中山說,人身為生元所構造之國家,“生元之依人身為生活,猶人類之依地球為生活;生元之結聚于人身各部,猶人之居住各城市也”。把人身歸結為生元的結聚、構造,這意味著把人身看成是細胞的簡單、機械的復合,這種觀點是違反科學的。其次,孫中山主張“生元有知”,認為最元始的細胞有“知覺靈明”,把物質高度發展的神經系統和人腦才具有的“知覺”、“思維”、“主意計劃”說成是一切細胞都具有的屬性。這也是機械的形而上學的觀點。關于孫中山的生元說,中國學術界有不同看法,有些學者認為孫中山把生元(細胞)神秘化了,賦予生元以知覺、意志和思想,陷入了二元論或唯心論。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理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石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