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趣談·夏枝巢
夏枝巢(1874~1963),江蘇南京人。著名詩詞家。擅詩詞曲,以詞為最。戊戌(1898年)變法那年,他以拔貢身份到北京參加殿試朝考,成績優秀,遂通籍北京,開始了他30年的官宦生涯。曾與張伯駒、郭嘯麓、黃公渚、黃君坦、關穎等人結為 “蟄園詩社”。日寇投降后,參加張伯駒在北京西郊展春園的 “庚寅詞社”,常與張伯駒等往來吟詠。建國后,曾任中央文史館館員。
譚篆青割烹要湯
張叢碧繪事后素
這是一副征聯,說的是民國年間北京譚家菜和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及夫人潘素的一段雅事。“譚家菜”成于譚篆青(名祖壬),濫觴于其祖父譚瑩。譚氏不惜重金禮聘名廚,汲取和總結他們的烹飪技藝而加以變化,形成譚家菜肴的獨特風味。譚氏食客多為文人雅士,當灶者是譚篆青的夫人,每天只做三席,三天前預約。無論誰做東,都要給譚篆青一份請柬,并備一副杯箸。譚篆青亦欣然入座,品嘗幾口、清談一陣便退,以表明譚家不以射利為目的。譚篆青這個人文化層次極高,風雅善詩詞,譽滿京城,南北詞人詩家多與其結交唱和。有位叫湯爾和的督軍,慕其名望和文才,欲授譚篆青以官職,譚堅辭不赴,由此傳為佳話。有位詞人便以“譚篆青割烹要湯”征聯,當時雖有對者,皆不能工。數年后,張伯駒、潘素夫婦辦畫展,夏枝巢老人于覽畫中靈感忽至,立素紙對曰: “張叢碧繪事后素”。“割烹要湯”語出 《孟子》,言譚篆青以烹調之技被湯督軍看重; “繪事后素”語出 《論語》,言張伯駒 (字叢碧) 畫藝在潘素之下。兩典皆出 《四書》,且“譚篆青”與“張叢碧”人名相對,“青”與“碧”顏色正對,在場者無不為之傾倒。張老更是得意,特請印人張牧石先生為刻朱白文各一印。
譚篆青割烹要湯 張叢碧繪事后素
上一篇:印章趣談·唐寅
下一篇:印章趣談·姜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