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武侯祠
紀念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祀祠。在四川成都市南郊。祠占地3700平方米,據考,武侯祠始建于公元六世紀,西晉末年十六國中的成國李雄為紀念諸葛亮而興建的,最初與漢昭烈廟相鄰(劉備死后謚號昭烈),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椿任蜀王時,將武侯祠并入昭烈廟,故此大門門額寫的是“漢昭烈廟”。不過,明代的建筑已毀于戰火,現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在原有基礎上重建的。唐杜甫《蜀相》詩云:“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今古柏猶存,郁郁蔥蔥,環境幽雅,青瓦紅墻,殿宇雄偉,古意盎然。武侯祠共四進院落,坐南朝北,主體建筑分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內殿五重,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劉備殿東壁為近人沈尹默書《隆中對》,西壁有岳飛書《出師表》木刻。東西偏殿,有關羽、張飛等塑像,東西兩廊有蜀漢文臣武將28人塑像,形態生動,像前均有鐫刻本人傳略的小石碑。諸葛亮殿內三龕奉祀諸葛亮,兩旁為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系貼金彩塑坐像,諸葛亮端坐正中,手執羽扇,面容安詳,殿額稱靜遠堂,取其《誡子書》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之意。殿內外匾對甚多。正龕右側有銅鼓三面,系南朝遺物,世稱諸葛鼓。祠內文物甚豐富,以碑石著名。其中《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由唐代裴度撰文,柳公綽書寫,魯建刻石,立于元和四年(809),被稱為“三絕碑”。祠西部為劉備墓,史稱惠陵,甘、吳二夫人也合葬在這里。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欲求思想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武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