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力二世的暴政引發尼德蘭革命
腓力二世(Philip Ⅱ,1527—1598),西班牙國王,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和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之子;他16歲時就開始參予國政,為父王出謀劃策,29歲即位稱王。當時西班牙已成為歐洲第一強國和最大的殖民帝國,為了鞏固和擴大西班牙在全球的霸業,腓力二世對其所屬的領地和殖民地實行高壓政策,其結果導致人類歷史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尼德蘭革命的爆發。
中古時代,尼德蘭包括現在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的一部分,面積約七、八萬平方公里,原屬法國勃艮弟公國,因王室聯姻及繼承演變轉屬西班牙王室所有。十六世紀,尼德蘭是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又是腓力二世實施包圍法國、對抗英國的咽喉要地。當時尼德蘭資本主義經濟日益發展,資產階級最激進的新教迅速傳播,尼德蘭人民渴望實行獨立自主的政策,擺脫西班牙的控制。但是,西班牙專制王權不容許尼德蘭“另立門戶”。
腓力二世對尼德蘭實行了高壓、強暴政策,他向尼德蘭增派軍隊,任命他的姐姐瑪格麗特為尼德蘭總督,由主教格倫維爾輔政,尼德蘭的全部權力都掌握在以西班牙人為主的國務會議成員手中,尼德蘭原有的自治權喪失殆盡。在經濟上,腓力二世推行掠奪性稅收政策:禁止尼德蘭商人進入美洲殖民地經商;提高西班牙羊毛出口稅額,使尼德蘭羊毛原料短缺;宣布國家破產,賴債不還,導致尼德蘭信貸系統混亂,銀行破產,商業萎縮,呢絨手工工場倒閉。為了壓制自由思想,腓力二世在尼德蘭建立異端裁判所,大批殺害新教徒,1560年前因異端罪被處死的和被迫流亡的尼德蘭人達五萬之多。腓力二世的倒行逆施政策,嚴重影響了尼德蘭資產階級和部分貴族的利益,并使工人面臨失業挨餓,農民的生活暗無天日。腓力二世成為尼德蘭各階層人民切齒痛恨的公敵。
1561年起,尼德蘭各地人民開始暴動,到1566年8月11日人民的怒火終于演成一場規模宏大的資產階級革命。腓力隨即命令阿爾發公爵率領18,000精兵于次年8月22日到達布魯塞爾,設立除暴委員會,在兩年內就處死革命者約八千人。1568年2月26日腓力下令對一切異教徒格殺勿論。然而革命烈火愈燒愈旺,1572年4月北方大起義;1576年南方9月大起義;1581年7月26日聯省共和國成立,到1609年4月西班牙政府被迫承認荷蘭共和國獨立。
尼德蘭革命說明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正是腓力二世在尼德蘭的違背民心的強權暴政,引起尼德蘭人民的抗暴斗爭。
上一篇:胡中藻《堅磨生詩鈔》案
下一篇:船巨失進退·中計殺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