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失足者”
在延安整風運動中,延安保安機關破獲了一些特務案件,為了打擊敵人的破壞活動,純潔黨的組織和干部隊伍,黨中央決定結合整風進行審干工作。具體負責審干工作的中央社會部部長康生于1943年7月在中央直屬機關大會上做了《搶救失足者》的報告。他把干部隊伍說得“漆黑一團”“特務如麻”,認為許多人當了“叛徒”、“特務”,失足掉進水里,要搶救上來,并指出清除內奸是刻不容緩的任務,號召失足者要向黨坦白悔過。會上,康生還送給特務一幅對聯“懸巖勒馬,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次會議和康生的報告,使延安立即掀起了大規模的群眾性的反特運動即“搶救運動”。在搶救形式上,一是保衛機關進行“搶救”,二是各單位成立感化機構進行“搶救”,三是組織少數群眾進行“搶救”。在斗爭方式上有硬斗、軟斗、虛斗、實斗,對質斗、挑戰斗等,并召開各種各樣的坦白交代的群眾大會,對懷疑對象造成極大的壓力,大搞逼供信的過火斗爭。“搶救”運動開展僅10天,就搞出了大批“特務”,這就嚴重混淆了敵我界限,造成大量冤假錯案。黨中央及時地發現了這一問題,并于8月15日做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審查干部的決定》,明確了九條審干方針,指出了逼供信給黨帶來的危害。接著毛澤東又提出“一個不殺,大部不抓”的原則,及時地制止了搶救運動的錯誤做法。1944年,中共中央開始對反特斗爭中的錯案進行甄別平反,賠禮道歉,從而糾正了審干工作中出現的偏向。
搶救失足者運動的錯誤,固然與當時邊區面對的嚴峻的客觀形勢有關,但根本原因是在這個問題上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對敵情做了錯誤的估計,對干部隊伍發生了認識上的失誤,因而在整風運動中對審查干部做出了錯誤的政策,而康生應負主要責任。經驗證明,開展肅反斗爭,必須實事求是地從各個單位的具體情況出發,實行區別對待的政策,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嚴禁逼供信,必須進行深入細致的工作,不搞突擊式的群眾運動,否則必將造成肅反擴大化的錯誤。
上一篇:“打油詩”誤入歧途
下一篇:“拳王”路易斯晚年凄慘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