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咸陽
市名。歷史名城。在陜西渭河平原中部,渭河沿岸隴海、咸銅兩鐵路交點。秦置縣,并為國都;漢改名新城縣,又改渭城縣,后廢;唐復置咸陽縣。以其地處九嵏山之南,謂水之北,在山、水之陽,故名。1952年析城區置市。1958年咸陽縣并入。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尤以漢、唐帝陵之多聞名于世。咸陽北原,漢陵林立,西漢11帝即有9個埋葬于此。還有周代的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周公、太公及漢代曹參、蕭何等開國元勛,文臣武將,皇親國戚等亦多群集附葬于此。漢陵中以長、安、陽、平、茂等五陵規模最大,有園有邑,故有五陵原之稱,以此一些富豪子弟被稱為“五陵少年”或“五陵公子”。解放后考古工作者歷年在此出土大量文物,是研究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寶貴資料,特別是1974年在城東發掘出秦咸陽宮一號宮殿建筑遺址,出土的印字陶器、鐵鏵、鐵鑄兵器等文物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筑科學、文字演進、社會變革等提供了珍貴實物。咸陽市名勝古跡甚多,咸陽古渡,千佛鐵塔,中渭橋遺址,以及唐武則天之母楊氏墓“順陵”等亦久負盛名。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總論·吳越文化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唐大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