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唐大明宮
遺址在陜西省西安市東北龍首原上。唐貞觀八年(634年)太宗李世民為太上皇李淵避暑而建。于長安宮城東北角禁苑內修建永安宮,次年改名大明宮。唐高宗李治大力經營,改名蓬萊宮,自己由城內舊宮遷居這里。此后,大明宮代替太極宮,成為唐代帝王在長安居住和聽政的主要場所。唐末毀于戰亂。宮城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南寬北窄,分為外朝、內廷兩部分。外朝沿著南北向軸線縱列了大朝含元殿、日朝宣政殿、常朝紫宸殿。內廷以太液池為中心,周圍殿宇廳堂、樓臺亭閣羅布,是帝王后妃起居游憩的場所。含元殿是舉行重要典禮儀式的場所,它在形制上具有兩個特點,即設計了龍尾道和翔鸞、棲鳳二閣,二閣以曲尺形廊廡與含元殿相連。整個建筑群,氣魄壯闊,色調莊嚴而素靜,充分顯示了1300年前中國建筑工匠和設計師們的杰出創造才能,體現了唐代建筑的雄渾風格,成為后世宮殿的范例。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咸陽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發展·商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