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學而知之
最初由孔子提出的一種認識觀念。早在孔子以前就存在著先天就有知識和后天才有知識的爭論。孔子則認為大部分人都不是先天就有知識,而是大都通過學習而獲得知識。他雖然還不敢完全否定“生而知之”,但他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他認為學不僅獲得知識,而且還可以增長才智,端正品行,趨避利害,總之可以賦予人以仁、智、信、直、勇、剛等各種好的品質,他在關于“六言六蔽”的談話中說:“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陽貨》)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學而不思則罔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客家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