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假借
一種用字法。語言中有了某個詞,但還沒有表示這個詞的字,于是就在通行字中找出一個字來替代的方法。許慎《說文解字》上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假借字有三種情況:(1)字義不容易在字形上表現,取同音之字代用,不作新字;(2)文字使用當時不夠用,借字來代替;(3)本有其字,寫字人提筆忘字,用同音字代替。如“其”本是簸箕的象形,后供以表示代詞和助詞的“其”;“自”本是鼻子的象形,后借以表示代詞和介詞的“自”。
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假借
一種用字法。語言中有了某個詞,但還沒有表示這個詞的字,于是就在通行字中找出一個字來替代的方法。許慎《說文解字》上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假借字有三種情況:(1)字義不容易在字形上表現,取同音之字代用,不作新字;(2)文字使用當時不夠用,借字來代替;(3)本有其字,寫字人提筆忘字,用同音字代替。如“其”本是簸箕的象形,后供以表示代詞和助詞的“其”;“自”本是鼻子的象形,后借以表示代詞和介詞的“自”。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借云館小唱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