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是中國古代志士仁人的道德情操。意指在他人為國為民擔憂之前就先擔憂,在國泰民安之后,自己才享受歡樂。這種以天下憂患樂事為懷的愛國情感,源于孟子的一段議論,他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后來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根據這層意思,稍加提煉表述在他的《岳陽樓記》里,遂成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是中國古代志士仁人的道德情操。意指在他人為國為民擔憂之前就先擔憂,在國泰民安之后,自己才享受歡樂。這種以天下憂患樂事為懷的愛國情感,源于孟子的一段議論,他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后來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根據這層意思,稍加提煉表述在他的《岳陽樓記》里,遂成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假借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黨錮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