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描寫科場生涯的詩
清代浙江某君作七言排律三十六韻,敘述士子入場出場之往來情形,淋漓盡致,可見舊教育制度的荒唐,茲錄于此:
鬧屋磨人不自由,英雄便向彀中求。
一名科舉三分幸,幾日場期萬種愁。
負凳提籃渾似丐,過堂唱號直如囚。
鞋穿襪破全身舊,襟解懷開遍體搜。
未遇難題先忐忑,頻呼掌管敢遲留。
監軍問姓親標寫,同號通名暫應酬。
天只一條疑是線,地無三尺尚余溝。
文光未向階前吐,臭氣先從號底收。
高掛門簾墻對面,平懸卷袋壁橫頭。
塵封急欲尋笤帚,瓦漏還須蓋綱油。
敲緊竹釘排雁翅,濃薰艾把避蜒蚰。
粉墻靠背衣裳白,腳板懸空露水稠。
夢就不寧聽鼻息,夜深假寐數更籌。
若逢久雨泥相伴,偶遇狂風燭易流。
時暖那堪添黝悶,陰寒何處覓衾綢。
傳題靜候雞三唱,待旦還看月一鉤。
瓦罐互爭聲擾擾,湯煙初沸響颼颼。
煤鍋煮粥烏云集,咸水煎湯綠暈浮。
毛竹削成雙筷子,飯團結住噪咽喉。
分米鲞魚全無味,做到文章便有憂。
首藝經營思過半,后場辛苦慮常周。
吟哦錯認蚊雷起,意緒紛如蠶繭抽。
詩就八聯夸警句,策成五道詡嘉謀。
人逢識面頻商酌,字帶疑心細校讎。
高照樓邊防見貼,至公堂上莫輕報。
挨牌漸拔葳蕤鎖,繳卷齊穿明遠樓。
溫處秀才強且悍,嘉湖友明軟而柔。
官生仆從兇如虎,教職衣冠老似牛。
東首接來皆坐轎,西邊歸去慣乘舟。
經文施舍堆常滿,筆墨攜來送不休。
面目頓憐消瘦也,胸襟從此展舒不。
至親望考惟恭喜,相好衡文總贊優。
約伴登山逢九日,呼朋八肆補中秋。
染衣新羨登科李,射策徒慚下弟劉。
早莫矜張遲莫怨,得何歡喜失何愁。
詩書自古原無負,有志終酬步十洲。
此詩一經寫出,即迅速傳抄,影響極大,它淋漓盡致地描寫了科場的艱辛,表達了科舉士子們共同的感受和心靈深處難言的痛楚。
上一篇:一首兩端的梁啟超
下一篇:義和團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