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易說述略·“太玄” 和《周易參同契》
西漢末年,嚴遵字君平,作《道德經指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為是偽作,今人已確證其書出于嚴氏。《道德指歸》在闡釋《老子》思想過程中立足道家,兼采儒家思想。特別是多引《周易》經傳。反映易學與黃老之學的結合。嚴遵的弟子揚雄作《太玄》,將周易與老子學說相合。該書仿《周易》而改變其體例,作者用陰陽五行、天文、歷法、甲子術、律呂術、并參以三易,河圖洛書另起義例,探求天人關系之發展變化。將萬事萬物分為九個階段,納入以九為基礎的格式中。全書分為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二首、七百二十九贊。相當于《周易》的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吨芤住酚小笆怼弊餮a充說明,是書有測、沖、錯、摛、瑩、數、文、掜、圖、告篇十篇之字來分類闡釋其有關象、數、理論的含義。以三分法力求把事物解釋為由萌芽、發展、旺盛直至消亡的演變過程。以“玄”為萬物之本源,萬物是天地相互作用的結果。書中對禍福、動靜、寒暑、因果等對立關系及互相轉化均有所闡述。作者認為“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耙颉?,指事物的繼承關系,“革”,指事物的創新改革??鬃淤潯兑住芬躁庩柖鉃槠瘘c,《太玄》則是以“陰陽㘩參”為起點。一陰一陽相比為三乃成物,一靜一動相參乃成事。其理與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相合,亦與列子的”數始于一,成于七,究于九”之說相合。作者將八十一首換代六十四卦,將七百三十一贊,換代三百八十四爻,以此來測算“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之儀象與數據都更為周密。用以理解河圖洛書、陰陽五行、四時晝夜、天干地支、五音六律、八卦九宮、六宗八風等古學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也較為容易。揚雄對《太玄》自視甚高。當時劉歆就對他說: “空自苦。……吾恐后人用覆醬瓿也?!?( 《漢書·揚雄傳》) 后人也只說他 “以老氏之說擬易(《續后漢書》)。只有少數人加以稱譽,如桓譚以為“絕倫”,張衡嘆為“特極陰陽之數”,邵雍評為“既知曆數,又知曆理?!彼抉R光經三十年苦心經營寫成《太玄經集注》認為是學易之階。給以很高的評價。
揚雄之后,東漢晚期,魏伯陽作《周易參同契》。公認這是一部煉丹的書,講的是煉丹的過程。但是是煉外丹 (即從金屬礦石中提取丹藥),還是煉內丹(即煉人體內的精氣,以煉外丹家所使用的鼎爐象征人體)。則有不同看法。且不論哪種意見為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即本書假借《周易》爻象論煉丹之意,以卦氣說解釋煉丹術。把乾坤坎離四卦作為基本卦,以乾坤為鼎爐,坎離為藥物,震兌巽艮為牝牡四卦,表明煉丹時的火候與方位。將乾坤比作門戶,將坎離的運轉比作車軸之貫轂,上下輪轉?!秴⑼酢钒芽搽x兩卦看作是六十四卦變易的依據和根源,這一理論叫“易謂坎離”說。是陰陽說與卦氣說的發展。魏伯陽也采用納甲說。他是在十干與五行五方相配的基礎上,又演為日月盈虛之象,也是為了說明煉丹運火時的火候,即認為要隨月亮的盈虛變化和出現的方位而變化?!秴⑼酢氛f:“三日出為爽,震受庚西方,人日兌受丁,上弦平如繩。十五乾體就,盛滿甲東方?!甙说兰河櫍鄣拖陆?,十六轉受統,巽辛見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東北喪其明。節盡相禪與,繼體復生龍,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終?!彼钥搽x二卦代表日月,其他六卦代表月亮的盈虧。八卦各配以干支,并敘述了六卦納甲的次序。這就是他的“月體納甲說”。朱熹《參同契注》說:“伯陽納甲之法,本不為明易。但假此以喻其行持進退之術耳。”
《參同契》不是易學專著。它是卦氣說、陰陽五行說和煉丹術相結合的產物。但他發展了漢易的一些基本觀點,創建了道教解易的理論體系、對后世影響很大。
上一篇:天文學·研究·“外史傾向”
下一篇:金石學·近代考古學方法的引入,把金石學研究納入了考古學研究的軌道·“殷墟的科學發掘使卜辭研究進到斷代研究的一步”(郭沫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