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譚嗣同
譚嗣同(1865~1898),字復(fù)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近代思想家、文學(xué)家。出生于官宦家庭,素懷大志,善文章,好劍術(shù),為人慷慨任俠。1895年在湖南組織算學(xué)社,講新學(xué)。1896年供職南京,結(jié)識梁啟超等人。同年著《仁學(xué)》,為變法造輿論。1898年,參與創(chuàng)立南學(xué)會,辦 《湘報》 宣傳變法。因戊戌變法被捕,與林旭等6人就義于北京菜市口。有 《譚嗣同全集》。
主要書齋號有: 莽蒼蒼齋、石菊影廬等。
莽蒼蒼齋“莽蒼蒼”,意為蒼茫高遠(yuǎn)、一望無際。漢代王充在《論衡·變動》 中形容郊野景色迷茫空曠時寫道: “況天去人高遠(yuǎn),其氣莽蒼無端末乎?” 譚嗣同以 “莽蒼蒼” 名其齋,顯示了他慷慨豪邁的性格、決意變法的志向。
他在莽蒼蒼齋中所寫詩歌,氣象萬千,境界開闊,激情豪邁。他曾先后兩次把自己的詩詞編輯成集,定名為 《莽蒼蒼齋詩》。其為人更是壯懷激烈,是改良派中最激進的人物。1898年戊戌政變失敗時,有人勸他逃往國外,他從容回答說: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過了3日,他果然被捕。在刑場上,譚嗣同視死如歸,仰天笑道: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犧牲時,年僅34歲。
譚嗣同故居
石菊影廬譚嗣同的家鄉(xiāng)湖南瀏陽盛產(chǎn)菊花石。菊花石,又稱菊石,是遠(yuǎn)古無脊椎動物的化石。其石“溫而縝,野而文”,表面光滑,具有細(xì)細(xì)的生長線紋,狀如菊花,故名菊花石。藝人利用石料本色,雕成各種工藝品。
譚嗣同早年背井離鄉(xiāng),浪跡天涯,因出自對故鄉(xiāng)的眷念,故取此齋號名 “石菊影廬”,以表示鄉(xiāng)思始終縈繞于心,其心與故鄉(xiāng)形影不離。
上一篇:齋號趣談·謝海燕
下一篇:齋號趣談·賈平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