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變法反被亂箭射殺
戰國初期,楚國政局動蕩,奴隸與平民起義不斷,楚悼王繼位以后,楚國屢次被以魏國為首的三晉和秦的武力所打敗,喪失大片土地。國內外形勢迫使楚國統治者須要尋找富國強兵的出路,走出困境。吳起變法就是適應當時楚國的需要而進行的。
吳起(?—前381),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曾到魯國學儒書,任魯國大夫,因有人嫉妒他而在魯穆公面前說壞話,他被辭退。來到魏國與文侯談話很得體,被任為大將,吳起與士卒同衣食,分勞苦,親吮病疽。他善用兵,很廉平,能得士心。吳起率軍大敗秦兵,攻占五城,奪得河西(今山西、陜西間黃河南端以西)地區。又激戰中山國,取得勝利。吳起被魏文侯任為西河守(地方行政長官),以拒秦、韓。著有《吳子兵法》一書。魏文侯死,魏武侯繼位,吳起受到魏相公叔痤和貴族王錯等人的忌害,見疑于魏武侯,吳起懼怕得罪,遂離開魏國,來到楚國。
楚悼王曾聞吳起有才能,先任命吳起做楚國北部邊防要地范(今河南南陽)守。楚悼王二十年(前382),任命吳起為令尹(相當于相國),掌楚國軍政大權,主持變法,其內容如下:
政治上,提倡“明法審令”,使大家都知國家法令,以便貫徹執行。改革世襲制、分封制,規定分封的貴族傳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俸祿。廢除遠房公族的宗室譜籍,取消他們世襲多年的貴族特權。打擊舊貴族,令貴族遷到邊遠的寬廣荒涼地方去開荒耕種。精簡國家機構,罷免無能官吏,裁減多余人員,嚴禁結黨營私,堵塞偏徇私情等壞風俗。
經濟上,制定條例,獎勵“耕戰之士”,使人們安心生產,保證農業生產發展。
軍事上,提出磨利武器,整頓軍隊,等待時機,爭雄于天下。建立一支強健的軍隊,由國君統一指揮,以便進一步統一中國。為加強國都的防衛,把城墻由過去兩版加高到四版(今二丈二尺左右)。
吳起變法一年,楚國逐漸富強,南平百越(當時住在我國南部的越族);北并陳國(今河南東部、安徽西部一帶)和蔡國(今河南中部一帶);擊退了魏、趙、韓三國對楚國的襲擾;西邊討伐了秦國。吳起變法使楚國財政收入增多,面貌一新,威震諸侯。
因為吳起變法嚴重打擊楚國內部的舊貴族,又威脅到各諸侯國的安全,遭到了楚國內外敵人的仇恨和反對。楚悼王于二十一年(前381)死去,以陽城君為首的舊貴族發動叛亂,包圍王宮,吳起逃進宮殿,伏在楚悼王的尸體上,想利用楚國法律:凡是兵器碰著君王尸體的,罪連三族的規定來免禍。但吳起仍被追殺的人亂箭射殺。太子即位為楚肅王,依照楚法判罪箭射楚悼王尸體的七十多家貴族的死刑。但楚肅王廢除吳起新法,變法失敗了。
吳起變法雖起到了富國強兵的作用,但由于觸犯了貴族們的利益,考慮對策不周,自己反被射殺。
上一篇:吳祿貞雄圖未展被害身亡
下一篇:吳趼人早死十年是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