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學
校勘學是在長期整理研究古籍的過程中形成的一門學科。校勘是古籍整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進行古代文、史、哲研究的基礎工作之一。郭沫若對此有中肯的論述:“無論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鑒別是最必要的基礎階段。材料不夠固然大成問題,而材料的真偽或時代性如未規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還要更加危險。因為材料缺乏,頂多得不出結論而已,而材料的不正確便會得出錯誤的結論,這樣的結論比沒有更要有害。”(《十批判書》)歷史上的確有不少這類的例子,《北史》卷八一《儒林傳》關于徐遵明有這么一段記載:
遵明見鄭玄《論語序》云,“書以八寸策”,誤作 “八十宗”,因曲為之說。
盡管人們并不知道徐遵明是怎么解說“八十宗”的,但可以肯定他的結論是錯誤的。可見信實可靠的材料,確實是作任何科學研究的前提。而古籍校勘,就正是保證這一前提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一直受到學者的高度重視,一般的看法是,校勘是讀書,尤其是讀古籍的先務。
上一篇:校勘學·什么是校勘·校勘與校對的不同
下一篇:校勘學·什么是校勘·校勘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