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遇雪橇列車·一時措手不及
1939年11月30日爆發的蘇芬戰爭,正值大雪紛飛的嚴寒冬季,這給向芬蘭進攻的蘇聯軍隊的行動造成了極大的障礙。在芬蘭的冰天雪地里,蘇軍的輪式車輛無法通行,步兵被迫下車徒步前進,這樣使蘇軍進攻的速度大為減慢而且還使得孤軍冒進的蘇軍坦克部隊屢遭襲擊。
面對冰天雪地,為加快步兵的機動速度,蘇軍趕制了一批適應當時氣候的環境的運輸工具。他們把一般木制的雪橇罩上箱式鐵殼,上面設有觀察孔和射擊孔,每個箱殼里可容納三、四十個人,用坦克和履帶式裝甲車牽引前進。這種裝備,可使步兵減少行軍的疲勞,加快了他們的行軍速度。這種成串前進的箱式鐵殼,被士兵們稱作“雪橇列車”。
1940年2月1日,蘇軍冒著零下三十一度的嚴寒,在芬蘭的蘇馬地區發動了一次強大的攻勢,由數百輛坦克和履帶式裝甲車牽引的“雪橇列車”載著成千上萬名蘇軍士兵,插向敵軍縱深地帶,并在行進的狀態下,向芬蘭軍隊發起了突然進攻。
這些“雪橇列車”使蘇軍得以迅速轉移兵力,也便于迅速集中兵力,同時也發揮了步兵和坦克協同作戰的威力,很快將芬蘭著名的而且是蘇軍久攻不下的“曼納林防線”打開一個缺口,芬蘭軍隊元帥曼納林在蘇軍的這種突如其來的新攻勢面前措手不及,只好命令芬軍全線撤退,并于3月宣布戰敗。就總體軍力來講,蘇軍要比芬軍強大得多,然而在蘇芬戰爭的前一階段,弱小的芬蘭不僅頂住了強大的蘇軍的進攻,而且還給蘇軍以重創。這種局面,迫使蘇軍改革自己的裝備,“雪橇列車”便是其中之一。“雪橇列車”的出現使芬蘭措手不及,也給蘇軍帶來了扭轉戰局的機會。
上一篇:突出中央兩翼被擊
下一篇:童第周當清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