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日中天—獨尊地位的確立·儒家的經典·經書與經學
經的本義,據《說文》第十三篇上講:“經,織從絲也。”所以“經”本來是指織布時直的線。《大戴禮記·易本命》說:“東西為緯,南北為經。”以這個本義引申出有徑、道、常、法、理等意思,如段玉裁在《說文注》中說:“織之縱謂之經,必先有經而后有緯,是故三綱、五常、六藝謂天下之常經。”其他人對經也有不同的詮釋,重要的有以下幾家:
鄭玄《孝經注》:“經者,不易之稱。”又在《庶人章注》中講:“經,常也。”
劉熙釋《釋名典藝》:“經,徑也,常典也,如徑道無不通,可常用也。”
張華《博物志》:“圣人制作曰經。”
劉勰《文心雕龍·宗經篇》:“經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又有:“圣哲彝訓曰經。”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敘》:“蓋經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
如果將前人的這些說法加以歸納,一般所說的經就是由圣人闡發的、宇宙人間常駐不變的大法則,也是為人處世、治國持家遵循的大道。
這樣看來,某一政治或學術、宗教派別的權威之作即可稱經,如墨家稱墨子的著作為《墨經》,道家稱老子五千言為《道德經》,莊子的書為《南華真經》;基督徒稱先知們的書為《圣經》;佛教徒則把權威著作叫佛經……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經往往專指儒家的權威之作。
儒家的權威之作被奉為全社會的經是從西漢開始的。從那時起,凡對經作訓詁、義理和闡揚的學問稱為經學,研究經的學者就是經學家。經學在學術上取得統治地位后,經典愈來愈龐雜,經學也越來越繁榮。經、經學及其所造就的經學傳統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大特色,對傳統思想的演進和歷史發展的進程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上一篇:儒學與中國藝術·儒學與中國建筑·等級有序
下一篇:皓日中天—獨尊地位的確立·經學的興起·經書復原與博士的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