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談·孫中山
《孫中山》:孫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廣東香山縣(今中山)人。近代中國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同盟會的創始人。把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稱為 “三民主義”,是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1912年1月1日曾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但他所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他的偉大歷史功績,永遠閃耀著燦爛的光芒。著有《孫中山全集》。
“望兄亦深信而一試” ——致張靜江函
孫中山給張靜江信札
張靜江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當選過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出任過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職,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因傾家蕩產支持孫中山推翻清王朝及建立共和,而被孫中山稱為“奇人”和“革命圣人”。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孫中山與張靜江感情真摯。中山先生的這幾件信函,寫于1923年,從內容上來看,幾乎全都是幫助張靜江聯系看病的。信中說: “內子回粵,稱兄病近來反劇,行動更不自由,殊用為念。茲有醫生李其芳新由德國回來,醫學甚深。”他要張靜江到廣東來,由李醫生給其治病,“醫金藥費由此間擔任”,“望兄亦深信而一試之”。這些話語充分表達了孫中山對張靜江的真情與關愛。而張靜江如此為中山先生所重,也說明了他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
曾被蔣介石稱之為“導師”的張靜江,從一個殘疾的熱血青年,變成民國政壇上的一位叱詫風云的政客; 由一名富商轉變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呂不韋”,幫助蔣介石完成民國政府的權力移交,最后拋棄個人的名利權欲而與蔣介石徹底決裂,確實令人稱奇,讓人敬佩。
“有械豈愁無人運到” ——致廖仲愷函
廖仲愷是堅定的國民黨左派,始終擁護和執行孫中山的三大政策。這幾件致廖仲愷函,內容多涉及兵船和武器彈械之事。中山先生在函中言及“截緝挪威商船私運軍械事”,并說: “如明日果有罷市反攻之事,則商團槍彈亦當與我貨一齊運韶,為革命之用,蓋有械豈愁無人運到? ”他要廖仲愷“著陳興漢來幫手,盡將黃埔械彈運韶,以速為妙”。孫中山對廖的信任和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由信函中可見一斑 。
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廖仲愷作為國民黨領袖,竭力鞏固左派的領導地位,調和各派系之間和個人之間的矛盾,引起帝國主義、軍閥和國民黨右派的仇恨。1925年8月20日,仲愷先生突遭暴徒槍擊,在送往醫院途中逝世。
孫中山給廖仲愷信札 (一)
孫中山給廖仲愷信札 (二)
孫中山給廖仲愷信札 (三)
上一篇:印章趣談·嬴政
下一篇:印章趣談·孫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