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日中天—獨尊地位的確立·經學的興起·經書復原與博士的設立
由于秦始皇焚書坑儒,又不許民間私藏書籍(依秦律“挾書則族”),再加上多年戰亂,先秦流傳到漢的典籍少而又少。這種狀況對文化建設很不利。于是,漢惠帝廢除了民間藏書之禁,還鼓勵民間獻書。
經書復出
《漢書·藝文志》說“漢興,改秦之政,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說的就是這件事。除了鼓勵民間獻書外,朝廷還多次派人至各地搜羅亡佚經典。《漢書·儒林傳》就記載了文帝時搜羅《尚書》的事:“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召太常史掌故朝錯往受之。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后兵大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齊魯之間。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除了朝廷收集經籍外,其他王公貴族等也比較注意經籍的收羅,如《漢書·景十三王傳》上說: “河間獻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善真,加金帛賜以招之。由是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等。”
經過朝野上下的努力,天下的舊書又不斷地得以復出,這是漢代文化建設的第一步,為兩漢經學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博士專研經書
經籍復出,還要有專門人才來研究,否則經學也不會昌盛。博士就是漢代專門整理和研究經籍的人才。
博士,不知起于何代。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宋魯諸國就已有博士之職。秦代博士成了重要的官職,秦始皇周圍就有七十多人,著名的有淳于越等人。秦始皇焚書坑儒,博士死的死,逃的逃。到了漢初,只有叔孫通、伏生等少數人。漢初博士的職責是“掌通古今”,并非專為經學而設。到了文帝、景帝時,設立了一經博士,如申公、韓嬰被封為詩學博士,歐陽生為書博士,胡毋生、董仲舒為春秋博士,博士多達十數人。到了漢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設置了五經博士,專“治致學,教授弟子”;《爾雅》、《孟子》、《孝經》也都設置了博士。自此以后,博士一職才專指研究經學的經師而言。
西漢博士的研究方向,大多專守一經,罕能兼通,且偏于義理,如有名“故”者,《漢書》顏師古注云:“故者,通其指義也。”又有稱說、稱傳記者,其涵義亦相同。另有從事章句研究的,像歐陽章句、大小夏侯章句。也有把經義應用于實際政治者,如董仲舒的《春秋治獄》,是所謂通經致用的先導。
西漢經學屬于今文經學,那些經學博士主要研究今文經學。東漢光武帝時立經學十四博士,也以今文經學為主,但古文經學聲勢浩大,雖不立于官學,但已壓過今文經學。
漢武帝劉徹像
西漢武帝時,博士弟子員共有五十人,到成帝時已增至三千人。東漢明帝以后,又不斷增加,到了東漢末年,太學生多達三萬人。如此壯大的學術隊伍,即是設置經學博士的結果。
上一篇:皓日中天—獨尊地位的確立·儒家的經典·經書與經學
下一篇:近代儒學·舊邦維新—康、梁的意義·維新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