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臺灣土著民族及其民情風俗·阿美人的豐收節(jié)
阿美人一年中有兩個盛大節(jié)日,一是播種節(jié),一是豐收節(jié),豐收節(jié)尤其隆重、熱鬧。阿美人的豐收節(jié)又叫豐收祭或豐年祭,也叫“美利新節(jié)”,在每年農歷八月,即臺灣山地收成季節(jié)來臨時舉行。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八月豐收節(jié)”。它標志著送舊迎新,充滿希望。他們都把這節(jié)日叫“莫拉努·馬拉斯塔”,意思是祭祀祖宗神靈,以求得豐收、人畜興旺。就因此,他們把它稱為“豐收祭”,大抵相當漢族的春節(jié),在一般年景,慶祝活動為十天左右。如果遇上豐收喜悅,主祭者可做出決定,延長祭祀活動可達一個月,直至八月底。住在南投一帶的阿美人,要等全社男子集中到日月潭捕一次魚,才告豐收祭最后結束。節(jié)日的前一天夜晚(相當漢族的除夕),上山打獵的男子們留在山上的小房子里,或住在牛棚的頂閣上,婦女們則多到自己村社的廣場上跳舞。男人們小心約束自己,而婦女們則盡情歡樂。
豐年祭的活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當中有許多活動都是男女分開進行。這種做法一直被遵守著。從這里人們不難看到阿美人還殘留著原始社會的習俗。阿美人的八月初一日,好比漢族的正月初一日,但又比漢族同胞過得特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放下文明時代的火柴不用,而行鉆木取火。這自是怪俗了。清早時,男人在家里用雙手緊緊夾著一把小木子,在另一塊長方形的木板上,急速施轉,使之進發(fā)出火星,把一種叫蘭芭子的草燃著,并將燃著的火用于煮糯米飯,蒸糯米糕,燒菜……。然后由婦女把它盛在祭籃里,提到祭祀地點,進行祭祀。祭祀很隆重,由幾個女巫(一般有五個)主持。祭祀完畢,婦女們就在那里對著祖宗和神靈表演“杵樂”;男人們則攜帶弓箭、刀槍和有關獵具,舉行打獵祭儀式,一般是射獸頭,以祈狩獵順利。初二日,婦女們繼續(xù)集中祭祖,男人到山上打獵。男人們將打獵取回來的獵物抬到村社主管歷法的人家里,并再舉行一次用弓箭射獸頭的打獵祭儀式。然后由村社的首領將獵物的肉平均分配給各戶。在打獵祭儀式中,婦女們可前往領取獵肉,但不得觸及弓箭,因為這時對婦女說來弓箭是禁物。初三日,在主祭人的主持下,全社進行“鑿齒”。凡八歲到十三歲的男女小孩,都得在這時鑿去上顎的兩個犬齒的齒冠部分,鑿齒后,家長們飲酒慶賀一番,然后將小孩集中在一起,白天休息,晚上到廣場觀看婦女們跳舞。這樣直到豐年祭結束為止。
從初三日晚上通宵達旦開始,人們連續(xù)幾個晚上在廣場上舉行篝火舞會,姑娘們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頭上綁著各種草葉子和各種鮮花制成的頭飾,頸間戴著貝殼磨刻成的貝珠串。小伙子們則穿上短衣,圍著用鹿皮制成的短裙,頭上插幾根五彩繽紛的鳥羽。人們三五成群地來到篝火邊,一對對情侶并肩而坐,一邊細語傾談,一邊舉杯同飲香甜的米酒。全體男女青年圍繞著篝火唱起歌跳起舞,人們用歡樂的心情表達對祖先們開發(fā)寶島,建設家園功績的懷念和崇敬,他們用舞步展望未來,預祝來年豐收,事業(yè)興旺。戀人們也用歌聲和舞蹈對情人表示贊美。有情人通過豐收祭的活動,把心貼得更近,終結眷侶。
上一篇:天山文化·目不暇接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古代遺跡·阿帕霍加墓(香妃墓)
下一篇:甘肅文化·甘肅石窟藝術·隴中石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