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文化·中州精粹·中州名瓷
大約在殷墟文化中,就已經出現了原始瓷器,這種瓷器質地硬,吸水性弱,涂有瓷釉。瓷釉一般涂在器物表面和口沿內部,個別器物內部也涂有薄釉。釉色以青綠為主,少數是褐色或黃綠色。商代瓷器以高嶺土(瓷土)為原料制成,燒制溫度已達一千二百度以上。中州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生產瓷器的地區,也是歷代瓷器的產地,歷史上許多名窯就在這里。宋代有五大名窯。明代宮廷編制的藏器目錄《宣德鼎彝譜》中,列宮廷藏的宋代瓷器云:“內府所藏,柴、汝、官、哥、鈞、定。”這六大窯,柴窯不知有否,一般認為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其中汝、官、鈞三窯皆在河南。現在官窯、汝窯、鈞窯仍在放射異彩。
官瓷 北宋的官窯設在京師開封,生產出的產品僅供皇室使用。官窯生產出來的官瓷,在宋徽宗時期已經失傳,官窯被破壞,傳世作品極少。1981年,開封工藝美術實驗廠著手恢復官窯制品,經過一百多次試制,目前仿制的官窯青瓷,其胎釉、質地、色調、光澤等方面均與宋代官窯傳世珍品相似。專家鑒定,認為仿制成功。今已有少量生產。
禹州鈞瓷 河南省禹州市是鈞瓷的產地。所謂鈞瓷,就是在瓷釉中加入少量的銅質施在器坯上,燒制時銅質滲化入釉中。待出窯后,瓷器上便呈現出以銅紅色為主色的各種彩色,即由紅、紫、藍、白相掩映的玫瑰紫、海棠紅等紅紫色窯變釉。因這種因銅質滲釉而發生色彩變化的瓷器產生在禹州,而禹州又有古代鈞臺的遺跡,故將這種瓷器稱為鈞瓷。發明生產鈞瓷的禹州窯,又叫鈞窯。古代文獻記載“鈞窯繁盛于五季(代),唯鈞最貴,有精巧之妙,似有神助,神奇自出,中外馳名貢物。”鈞瓷以天青、蛋白、天藍等為基調,以氧化銅為釉色劑,使瓷器面釉出現深淺不同的紫色和紅色,若煙若霧,似有似無,幻變神奇,宋代鈞瓷多用作貢品。北宋末年,由于戰爭,鈞瓷技藝失傳,元、明、清生產的鈞瓷皆比不上宋代,故宋鈞瓷成為稀世珍品。
現在,我國經過千百次試驗,鈞瓷早已恢復生產。鈞瓷的花色品種有一千多種。生產出來的鈞瓷古樸典雅,玉潤晶瑩,色彩繽紛,白中透紅,紅中有紫,紫里有青,青中有白,光怪陸離,巧奇天工。鈞瓷是我國享譽古今的名瓷。禹州是鈞瓷的產地。
汝瓷 河南省臨汝縣(今為汝州市)的汝窯亦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所生產的汝瓷亦為名瓷,多為宮廷用品。汝瓷主要是青瓷,可分兩種,一種是素面無紋飾,一種為印花。印花絕大部分為凸起的陽文,紋飾以纏枝、折枝花卉為主。臨汝窯盤碗胎稍厚,釉色青中透綠。目前,汝州于1971年恢復了汝瓷生產。蓮花、牡丹花盆最為精品,已在美國、日本、法國等地展出,并遠銷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倍受世界各國歡迎。
上一篇:中州文化·中州精粹·中州名產選介
下一篇:中州文化·中州精粹·中州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