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外交活動家蘇秦
蘇秦出生在戰國中期,東周洛陽乘軒里 (今河南洛陽市)人,戰國著名的縱橫家。
起初他的家庭并不富裕,成功之后他曾發出這樣的感嘆: 如果當初在洛陽有負郭田二頃,我也不會走上現在這條道路。他自稱“進取之士”,“以其不復其常為進”,具有強烈的進取心。經過一番審慎的抉擇之后,他把游說諸侯作為自己的事業,以此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蘇秦生活的時代,諸侯混戰越來越激烈,生存競爭的巨大壓力迫使各國競相延攬人才,知識分子于是風塵仆仆于各國之間,或遠交,或近攻,或合縱,或連橫,紛紛獻上定國安邦的計謀,戰國因此成為一個“布衣馳鶩之時而游說者之秋”。洛陽雄居天下之中,不論東奔西走,還是南來北往,這里都是必經之地。游士們在此歇腳,帶來了各種新聞和清新的時代氣息。在時代與環境的雙重熏陶下,蘇秦也躍躍欲試,毅然踏上了游說之路。
然而蘇秦“出游數歲,大困而歸”。回到家中,“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周圍鄰居則譏笑他不安分,他的自尊心受到巨大傷害。蘇秦喟然嘆息道: “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弟,父母不以我為子”,這都怨我不爭氣。于是他發奮攻讀,“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骨,血流至足”。經過一年的刻苦努力,蘇秦覺得學業有成,他再次踏上了游說諸侯的道路。
第一個目標是秦國。蘇秦來得不是時候,秦國剛剛發生過變亂,對東方游士戒心重重,他費盡口舌,結果仍然是徒勞。他不再猶豫,折而東向來到趙國。這時在趙國當政的奉陽君李兌也很討厭游士,蘇秦在這里又一次碰了釘子。他沒有灰心,繼續向東北進發,來到了七雄中實力最弱的燕國,這次他終于碰到了愿意采納他意見的君主。
蘇秦在燕國的行跡,史書記載得很混亂。前些年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集中記載了他倡導合縱伐秦的事跡,才為我們提供了比較詳實的資料。綜合各種材料可以看出,燕昭王很快就信任了蘇秦。蘇秦奔走于齊、趙之間,離間兩國關系,防止齊國進攻燕國。后來,他又在齊、趙、魏等國中間穿針引線,多方撮合,終于說動各國,由趙國奉陽君李兌出面,約定韓、趙、魏、齊和燕五國合縱攻秦。周赧王二十八年 (公元前287年),燕國派出四萬軍隊,自備食糧,跟隨齊國行動: 兩萬人馬助齊滅宋,兩萬人馬從齊攻秦。韓、魏兩國隨后出兵,趙國則調發上黨駐軍從北面向秦國發起進攻。這就是戰國中期著名的蘇秦合縱攻秦事件。
由于五國各有打算,貌合神離,聯軍駐扎在滎陽至成皋一線裹足不前,大大削弱了攻擊力量,因而并沒有對秦軍造成重創。但迫于五國的軍事壓力,秦昭王不得不放棄了帝號,并把先前占領的魏國地盤溫、軹、高平等邑歸還給魏國,把所占趙地王公、符逾等歸還給了趙國,五國合縱還是有一定成效的。
舊史中說六國合縱成功后,蘇秦被推為縱約長,遂掛六國相印,這顯然是夸張之辭,與近年出土的考古材料不相符合。但在周赧王二十八年的合縱事件中,蘇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關鍵人物,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合縱攻秦之后,蘇秦在燕國的聲望達到了頂點。此后,迫于宮廷內部的斗爭,蘇秦離開燕國而來到了齊國,但他仍然心系第二故鄉。在齊國他很快就贏得了齊湣王的信任,逐漸掌握了一定的權力。這期間他在暗中仍替燕國做了不少事情。由于湣王過于寵信蘇秦,引起齊國舊臣的妒嫉。他們收買刺客,把蘇秦刺成了重傷。湣王多方調查,就是不能破案。蘇秦臨死前向湣王建議:我死之后,將我車裂示眾,公開宣布: 蘇秦為了燕國而在齊國作亂,所以車裂示眾,這樣兇手就可以找到了。果然,蘇秦被車裂之后,兇手自己站出來請功??上н€沒有得到獎賞,他們的腦袋就被齊湣王砍掉了。
蘇秦的一生與合縱事業聯系在一起。合縱攻秦是東方六國的自衛舉措,對東方地區的和平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因此應予肯定。在《史記·蘇秦列傳》結尾處的評論中,司馬遷寫道:蘇秦起于社會的最底層,卻能夠發起合縱運動,“此其智有過人者”。這話說得比較中肯。蘇秦那種刻苦鉆研、認真學習的勁頭,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毅力,正是中華民族生生不已精神的具體表現,值得后世學習和發揚。
在蘇秦的影響下,他的弟弟蘇代和蘇厲后來也走上了游說之路,并相繼成為馳騁天下的風云人物。
上一篇: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
下一篇:杰出的無神論者范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