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姤卦第四十四·《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譯文】《彖傳》說:“姤”,意思是相遇,譬如陰柔遇到陽剛就能相合。“不宜娶這女子作妻室”,說明不可與行爲不正的女子長久相處。天地陰陽相互遇合,各類事物的發展都能顯明昭彰;剛者應當遇合居中守正的柔者,天下的人倫教化就大爲通暢。“相遇”之時的意義是多麼弘大啊!
【注釋】①柔遇剛——柔,指初六;剛,指二至上五陽。此以六爻之象釋卦名 “姤”,并配合下文以釋卦辭“勿用取女”。《王注》:“施之于人,即女遇男也; 一女而遇五男,爲壯至甚,故不可取也。” ②不可與長——猶言不可與此“不正之女”長久相處,釋卦辭“勿用取女”之義。《集解》引王肅曰:“女不可取,以其不正,不可與長久也。” ③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品物,猶言各類事物 (參閱《乾》卦《彖傳》譯注);章,通 “彰”。這兩句從正面發揮 “遇”義, 說明“一女遇五男”雖不可取,但天地陰陽的正當相遇則是萬物昌盛發展的要素,不可或廢。《正義》:“已下廣明‘遇’義。卦得‘遇’名,本由一柔與五剛相遇,故‘遇’辭非美;就卦而取,遂言‘遇’不可用,是‘勿用取女’也。故孔子更就天地歎美‘遇’之爲義不可廢也。天地若各亢所處,不相交遇,則萬品庶物無由彰顯;必須二氣相遇,乃得化生。” ④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這兩句承前文之義,說明陽剛若遇“中正”之陰柔,則天下“化育”之道必將 “大行”。《正義》:“莊氏云:一女而遇五男,既不可取;天地匹配,則能成品物。由是言之,若剛遇中正之柔,男得幽貞之女,則天下人倫之化乃得大行也。”案,“剛遇中正”,《集解》引翟玄曰:“剛謂九五,遇中處正,教化大行于天下也。”于義可通。⑤姤之時義大矣哉——此句總結全《彖》,說明以 “正”相遇,則 “姤”道可美。《正義》:“上既博美,此又結歎。欲就卦而取義,但是一女而遇五男,不足稱美; 博論天地相遇,乃致品物咸章,然后姤之時義大矣哉。”
上一篇:周易·觀卦第二十《《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下一篇:周易譯注·屯卦第三《《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