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固言
李固言,字仲樞,趙郡(今河北邯鄲)人,為人樸質,好學上進。唐憲宗君臨天下的第7年,即元和六年(811),李固言入京,準備參加來年的進士科角逐。他有個表親,姓柳,家居京師,李固言遂投奔柳家,暫時寄身。柳氏子弟常戲弄他。李固言的盤纏用盡,柳氏兄弟便在他的頭巾上貼了一張字條“此處有屋租賃”。李固言沒有覺察,戴著上街,見者無不大笑。唐時科舉,薦舉風行。李固言向柳氏兄弟請教該求誰薦舉,柳氏兄弟騙他說許孟容是最佳人選。許孟容時為常侍,朝中鄙夷此官,罵為“貉腳”,不為人看重,是難以薦舉人的。李固言向他求助,許孟容慚愧地說: “鄙人官位極為冷閑,不足以高揚李君風采。不過,李君品學,已銘刻于心。”他瞅見李固言頭巾上的字,知他樸質,是個書呆式的人物。不久,許孟容進官兵部侍郎。第二年,他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擔任省試考官,遂錄取李固言為進士科第一名。
中狀元后,李固言入仕,累官至駕部郎中、知臺雜等職。到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李宗閔為宰相,任命李固言為給事中。李宗閔是貞元進士,元和三年(808)在對策中批評時政,遭到宰相李吉甫的反對。李吉甫下臺后,李宗閔入朝為監察御史,同牛僧孺等結為朋黨,與李吉甫之子李德裕等互相傾軋,形成牛李兩黨之爭。大和三年(829),李宗閔任宰相,又引薦牛僧孺為相,罷斥李德裕一黨。李固言即屬于牛黨一派。
大和五年(831),宋申錫被王守澄誣陷,李固言與同黨在御前據理爭辯,為其鳴冤。將作監王堪修奉太廟,弛慢不恭,遭到罰俸,仍改官為太子賓客。詔發出后,李固言封詔不宣,并指出: “東宮是調護之地,陛下當以名臣左右太子,不能讓馳慢被罰之人充任太子賓客。”于是,王堪被改為均王傅。大和六年(832),李固言遷工部侍郎。大和七年四月,轉尚書右丞,奉詔修定左右仆射上事儀注。大和八年(834),李德裕輔政,李固言出為華州(州治鄭縣,今陜西華縣)刺史。同年十一月,李宗閔復入,召拜李固言為吏部侍郎,執掌選拔官吏之事。當政期間,李固言大量選用寒門之士,整頓吏治,政績非常突出。大和九年(835)五月,遷御史大夫。六月,李宗閔被貶,李固言代理李宗閔為門下侍郎、平章事,不久,加升崇文館大學士。但當時文宗皇帝所倚重的是李訓和鄭注。大和九年(835),李訓與鄭注等向文宗建議誅滅宦官,收復吐蕃貴族占據的河湟地區,清除河北的藩鎮勢力,因而得到文宗重用。同年九月,李固言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出任興元節度使,李訓繼任平章事。李訓、鄭注被殺后,文宗認為李固言讜正坦直,開成元年(836)四月,將其召回京師,復任平章事,兼管戶部。李固言以敢言著稱。開成二年(837),文宗對大臣們說: “聽說州縣有些官員不稱職,是這樣的嗎?”李固言直言相告: “鄧州刺史王堪、隨州刺史鄭襄尤其不稱職。”王堪是由朝臣鄭覃推薦的,鄭覃認為李固言有意攻擊自己,于是辯解說: “臣知道王堪的為人,所以推舉他為刺史。天下不稱職的人,何獨王堪、鄭襄二人呢?”文宗為避免大臣間不協,對此也就不再追問了。
不久,李固言以門下侍郎、平章事的身份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李固言讓還門下侍郎,乃檢校尚書左仆射。會昌初年,李固言又回到朝廷,歷任兵、戶二部尚書。當時,武宗要征伐回鶻,詔令各方鎮捐獻財物以助軍費,李固言上疏固諫。
宣宗即位后,李固言累任檢校司徒、東都留守、東畿、汝防御使等職。大中末年,拜太子太傅,分司東都,不久去世,享年78歲,追贈太尉。
據史書記載,李固言口吃,接待賓客少言寡語,但在君主面前討論時政,則滔滔不絕,能言善辯。
上一篇:曾鶴齡
下一篇:李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