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
蘇武(前140—前60),中國西漢大臣。字子卿,漢族,杜陵人。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后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
漢武帝統治時期,衛青和霍去病多次打敗匈奴,將匈奴趕到了漠北。雙方有好幾年沒打仗。他們口頭上表示要跟漢朝和好,實際上還是隨時想進犯中原。
匈奴的單于一面派使者前來求和,一面卻扣留漢朝的使節。為此,漢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復匈奴的善意表現,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
蘇武到了匈奴,送回了扣留的使者,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蘇武沒到匈奴之前,有一個生長在漢朝的匈奴人,叫衛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靠了匈奴。單于特別重用他,封他為王。衛律有一個部下叫做虞常,對衛律很不滿意。他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就暗地跟張勝商量,想殺了衛律,劫持單于的母親,逃回中原去。張勝很表示同情,沒想到虞常的計劃沒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單于大怒,叫衛律審問虞常,還要查問出同謀的人來。
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到了這時候,張勝怕受到牽連,才告訴蘇武。
蘇武說:“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如果讓人家審問以后再死,不是更給朝廷丟臉嗎?”說罷,就拔出刀來要自殺,結果被張勝和隨員常惠給勸住了。
虞常受盡種種刑罰,只承認跟張勝是朋友,說過話,拼死也不承認跟他同謀。衛律向單于報告,單于大怒,想殺死蘇武,被大臣勸阻了,單于又叫衛律去逼迫蘇武投降。
蘇武一聽衛律叫他投降,就說:“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違背了使命,喪失了氣節,活下去還有什么臉見人。”于是,又拔出刀來向自己脖子抹去。
單于覺得蘇武是個有氣節的好漢,十分欽佩他。等蘇武傷痊愈了,單于又想逼蘇武投降。隨后又經過一番苦勸沒有成功后,單于把蘇武關在地窖里,不給他吃的喝的,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逼他屈服。
這時候正是入冬天氣,外面下著鵝毛大雪。蘇武忍饑挨餓,過了數天,居然沒有餓死。單于見折磨他沒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開來,不許他們通消息,還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會生小羊呢,這不過是說要長期監禁他罷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么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饑。沒想到,這一待就待到了公元前85年!這時候的匈奴,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而那時候,漢武帝也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
漢昭帝登位的幾年后,匈奴和漢達成和議。漢昭帝派出使者來到匈奴,要求放回蘇武、常惠等人。匈奴騙使者說蘇武已經死了。
第二次,漢朝又派使者到匈奴去。常惠買通了單于的手下人,私底下跟使者見面。使者明白了底細,就嚴厲地責備單于說:“我們皇上在上林園射下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腳上拴著一條綢子,是蘇武親筆寫的一封信。他說他在北海放羊,您怎么可以騙人呢?”
單于聽了嚇了一大跳,說:“蘇武的忠義感動飛鳥了!”他向使者道歉,答應一定送回蘇武。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全白了。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胡須、白頭發的蘇武手里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都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從此,蘇武以盡忠守節而聞名于世,蘇武牧羊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妙語點睛
作為出使西域的使者,蘇武盡忠守節,在被匈奴扣押的19年中,他含辛茹苦,受盡折磨,寧死不屈。面對匈奴的威逼利誘他不屈服,面對北海惡劣的自然環境,他仍然不屈服。蘇武始終忠于祖國,表現出了大義凜然的堂堂正氣。
上一篇:蘇步青讀書救國
下一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