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為人刻薄偏狹
楚漢相爭,劉邦從驚濤駭浪中誅滅項羽,一統天下。后經惠帝、呂后、文帝的無為而治,休養生息,到了景帝已是一個富庶安定的局面。景帝在位之時,是我國歷史上的治世,故有“文景之治”的美稱。然而景帝的為人卻極為刻薄偏狹,景帝之心腹晁錯為了劉家江山著想,建議他消減諸侯封地,景帝滿心歡喜接納下來。可是此事引發了七國之亂,景帝聽信晁錯死對頭袁盎的借刀殺人之計,殺死晁錯,以為這樣就會平定七國之亂,然而七國之亂照舊,幸虧周亞夫等人出力,戰亂才得以平息。
又景帝之后王氏,打算封其兄王信為侯,周亞夫等人當廷反對,理由堂皇正大,然景帝不念亞夫謀國之忠,規諫之誠,以種種借口把亞夫關進大牢,使其不勝憤懣,絕食而死。
景帝錯殺晁錯,折辱亞夫,實非賢者所為也!景帝為人褊狹,很難跟他相處。因他不愿受禮儀束縛,故他不用讀書人。文帝時選石奮做他老師,景帝即位后,頓不耐煩,隨將奮外調,好使自己放縱。景帝做太子時,曾被張釋之劾為“不敬”,后由薄太后所赦而免罪。然其并未因此悔改自飾,處處責難釋之,并將這筆帳轉記到張后裔身上,致其子張摯官僅至大夫而被解職。可見景帝褊狹記仇,胸襟極小。一個政治家固然應當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在個人品德與修養上也不應恃功、恃權、恃勢,放縱恣肆。品德上的瑕疵不僅為人所恥笑,反過來也會對政治事業有不同影響。
上一篇:漢弗萊的三部曲
下一篇:江郎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