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灘電廠被淹
黃龍灘水電站位于湖北省境內漢江支流的堵河下游;十堰市黃龍鎮的附近,裝機容量15萬KW,1969年4月開工,1974年兩臺7.5萬KW機組先后發電。
攔河大壩為重力壩,左岸有兩條發電引水隧洞,廠房位于堵河與山溪支流大峽溝交匯處,距大壩只有120米遠。1980年6月汛期,洪水達50年一遇水平,溢流壩泄洪量為11500m3/s,水流通過差動挑流鼻坎,高速水流射向空中,在空中碰撞消能產生大量密集水霧,在強大氣流的作用下,水霧沿地形開闊的大峽溝方向擴散(右岸為高山,氣流過不去),廠區為水霧籠罩,形成傾盆暴雨,從廠頂與后山坡的來水估計約為3600m3/h超過廠前區2臺泵的總排水能力1370m3/h,水從大門涌進廠內,廠房內除中控室等一些副廠房外,其余均被雨水淹沒,發電機層水深達3.9米,全廠停電49天。此外,下游職工及農民的房屋倒塌,沖毀農田等損失在內,共計約300多萬元(1980年靜志幣值)。
在水工樞紐設計中,黃龍灘水電站本應按規范一級建筑物標準設計,即洪水按千年一遇設計,后一再降低標準,降為百年一遇設計。廠區恰恰布置在距壩120米的水霧擴散區內,在設計階段又未做過大壩泄流的水工模型實驗,匯洪方式和水霧對廠房的影響沒有弄清。
事實說明事故是水電站樞紐布置不當,設計標準過低所致。但該工程上馬的背景是建國后20年的文革期間,全國的科研單位、設計院下放,在“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口號下,科技權威、專家靠邊站、入牛棚,技術人員人心自危,在不要科學的現實下,外行的“造反左派”決策,遭到的必然結果。
讓我們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科學吧!
上一篇:黃金滿籯不如教子一經
下一篇:“一大二公”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