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的發明創造未能推廣
郭守敬(1231—1316)字苦思,元朝時順德邢臺(今河北邢臺縣)人。我國古代科學家。他在天文、數學、水利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1281年,他制定《授時歷》以365.2425天為一年,與現在世界上通用的《格里歷》(即公歷)相同。但“格里歷”發表于1582年,比郭守敬發明的“授時歷”遲了300年之久。他還創造了10余種天文儀器,制作都極為機巧而精密。他還曾發起大規模測量全國各地的緯度,共測有27個地方。
在數學方面,他對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都有精湛的研究。曾創立“平立定三差法”(一種高等級的算法),用來計算太陽的盈縮。他還為中國首先創立了“割渾圓”(球面三角形計算法),用來作各種歷法上的重要計算。他還精于水利工程,1291年,他整理北京近郊水道,疏鑿了通州到都城和從通州到白河的河道,完成了運河工程的最后的一段。
遺憾的是郭守敬做為我國古代頗有成就的科學家,雖然他的“授時歷”“天文儀”及數學水利都對我國科學發展起了推動作用,但由于我國長期外于封建社會,在懦家正統思想的統治下,既不重視科技知識,更不尊重科學家。
郭守敬雖然突破了封建正統觀點,他的科學領域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在我國科學發展史上有很大貢獻,但在當時社會條件下,不能將他的發明創造進行推廣,使之在社會中發揮更大作用。我們既應當重視科學的發明創造,也還應當下功夫將其應用于實際,來帶動更多的科技進步。一個社會如果不是面向未來,而是一味追憶以往,那就預示著這個社會要不可避免的走向老化,走向落后。
上一篇:避暑山莊興衰記
下一篇:郭申錫治黃,決口越堵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