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文化·宗教文化·白蓮教
起源于南宋,流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民間宗教。由民間固有的宗教和哲學思想(道教、儒家等)雜揉外來的佛教等的教義而成。其教義淵源于凈土宗,崇奉阿彌陀佛,提倡五戒、不茹葷酒,即能往生凈土之說。元代時轉為彌勒下生說,開始崇拜彌勒佛。明代時則吸收了羅教的教義,即“真空家鄉(xiāng),無生父母”,崇奉“無生老母”。并宣稱:無生老母將派彌勒下凡,將其皇胎兒女收回“真空家鄉(xiāng)”。明代中期,白蓮教有了自己的經卷——寶卷。多是某些教派領袖依托太監(jiān),使白教義傳入宮中,得以印制的。白蓮教在發(fā)展中形成了許多教派,如紅陽教、凈空教、無為教、黃天教、混元教等,約在百種以上。這些教派在組織儀規(guī)、教義等方面多有雷同,實行嚴格的家長制,等級森嚴。有尊卑貴賤之分;教徒多定期秘密集會,舉行宗教儀式。白蓮教形成后,不斷發(fā)動起義,如元末農民起義,使元朝傾覆。明清兩代也有白蓮教發(fā)動的起義。抗日戰(zhàn)爭期間的一貫道(反動的會道門)亦為白蓮教的一個支派。直到解放后,白蓮教的各種遺緒才銷聲匿跡。
上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地理文化·白居易墓
下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哲學文化·白馬非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