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談·劉鶚
劉鶚(1857~1909),原名孟鵬,字鐵云,又字公約,別署鴻都百煉生,江蘇丹徒(今鎮江)人。清末小說家。年少時讀書能過目成誦。19歲參加鄉試未被錄取。歸來后在家自學,“縱覽百家”。1888年因參加治理黃河有功,升任提調、知府等職。后棄官經商,在上海開辦坤業織布廠等。1908年被袁世凱以“私售倉粟”罪發配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今烏魯木齊市)。著有《老殘游記》等。
鐵公好古如好色
“鐵公好古如好色,鑒賞寬宏笑深刻。”這是劉鶚自嘲詩中的句子。劉鶚嗜好收藏金石甲骨,確實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此人不是什么富翁,但他癡迷文物收藏,常常是不惜一切代價,并且還欠下不少的債。他在壬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初四日日記中寫道:“商觚拓出,把玩數日……喜何如之,連日債務叢集而緣獨厚,天其所以考我乎?”他收藏的《劉熊碑》,碑文字體古逸秀勁,自古以來僅有兩部拓本傳世。然而,物以稀為貴,他也常為購藏此類珍品鬧窮,在《自嘲》詩中寫道:“盡日收羅夜拂拭”,“精神疲敝囊橐”。但是,劉鶚對中國收藏史的貢獻是巨大的,特別是1903年出版的他那部文圖并茂的《鐵云藏龜》,以及《鐵云藏匋》《鐵云藏印》《鐵云藏貨》《鐵云碑帖題跋》《抱殘守缺齋藏器目錄》和先后問世的其他著述,是他留給后世的寶貴遺產。
飛鷹鍋重聚首
劉鶚在購藏古物中,遇到一件“飛鷹鍋重聚首”的奇事。
一次,劉鶚在蘇州的舊貨攤上看見一只狀如青銅爵的器物,上面的突出部位宛如鴨子嘴的下腭形狀,兩旁各豎一釬,下面有三只足。劉鶚認定這是件好東西,按銅爵論價,將其低價買下。攤主也是個行家,說上面應該有個蓋子,如果配置齊全,就是個寶貝了。
一年多以后,劉鶚在北京琉璃廠看到一個古銅蓋子,上面端立著一只神態兇猛的雄鷹,雕工細致有力,劉鶚又毫不猶豫地將其買下。這位賣主也是行家,說這蓋子下面應該有個像爵樣的身子,可惜沒有收到,若能收到配齊,他就可以發大財了。
劉鶚回家后,找出在蘇州買的那個爵樣的銅器,把新買來的蓋子蓋上去,正扣正合適,反扣反合適,嚴絲合縫,儼然是原裝原配,真可謂“原物重聚首”,令劉鶚十分欣喜。后來,他在典籍中查到,此物名叫“飛鷹鍋”。像這種“可遇不可求”的傳奇性收藏機緣,真可謂千載難逢。
劉鶚著《鐵云藏龜》書影
《鐵云藏貨》首頁及劉鶚手跡
空首布(春秋)
金質五銖(西漢)
《鐵云藏泉》中的古錢拓片
上一篇:信札趣談·劉維良
下一篇:信札趣談·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