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逝的舞蹈明星李弗麗
1847,著名的芭蕾舞大師瑪麗·塔利奧尼已經四十三歲,她明智地認識到:盡管藝術本身是無限的,但是人們的藝術生涯卻是有限的,要想使自己的藝術永保青春,只有一條途徑,就是讓青年一代繼承下去。她經過廣泛的、有意識的觀察,最后看中了一個名叫愛瑪·李弗麗的年輕姑娘,她當時還是個默默無聞的跑龍套舞蹈演員,但聰穎好學,謙遜刻苦,對舞蹈有一股執著的追求精神,并且,其性格、氣質及纖巧的身材很符合瑪麗的風格。
瑪麗·塔利奧尼把愛瑪·李弗麗接進自己的寓所,既作為學生,又作為女兒,同時又是自己事業的繼承人。她傾全力,精心傳藝,使李弗麗長足進步,很快地師承了她的獨創風格,吸取了她的藝術精髓,表演技巧日臻完美。數年后,李弗麗在瑪麗的一手指導下,在維也納歌劇院首次主演了《仙女》一劇,她嫻雅婉約的臺風,輕巧自如的騰空落地,無可挑剔的足尖技巧,以及玉潔冰清的扮相,處處酷肖青年時代的瑪麗。頓時,舉座哄然,驚嘆之聲紛起:“唷,她多象當年瑪麗·塔利奧尼!”
“‘仙女’復活啦!”李弗麗由此聲譽鵲起,被評論家稱為十九世紀中期芭蕾界的一顆“啟明星”,她的表演把觀眾重又帶回到浪漫派芭蕾初興時期的神奇的夢境中。
1858年,陷入呆滯狀況的巴黎歌劇院為重振旗鼓,把五十四歲的老將瑪麗·塔利奧尼重新召回,擔任芭蕾指導。于是瑪麗帶高徒李弗麗來到巴黎,指導上演了自己演跳過的許多浪漫派芭蕾作品,由李弗麗跳其中的女主角。1860年,瑪麗為李弗麗創作編排了芭蕾《蝴蝶》,得到了巴黎觀眾的高度評價,使巴黎歌劇院一度恢復了元氣。
可惜的是一次不幸的事故使這顆耀眼的“啟明星”過早地從天空中消失了。愛瑪·李弗麗二十一歲那年,在排練波蒂西的作品《啞女》的過程中,不慎引起著火,她被嚴重燒傷,沒幾天就香消玉殞,一命歸天。
上一篇:早逝的弗拉索夫
下一篇:早逝的青年舞蹈家朱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