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允休妻
黃允,字子艾,東漢末年濟(jì)陰(今山東定陶)人。他才智過人,在儒生中出類拔萃,廣為人知。當(dāng)時,司徒袁隗(東漢時稱丞相為司徒)正在為侄女(袁隗是袁紹、袁術(shù)的叔父,他的侄女即紹、術(shù)的姐妹)擇婿,見到黃允,不由得感嘆道:“要能得個女婿像這樣的就心滿意足了!”袁氏世代為丞相,倍受皇帝恩寵,攀附如此尊貴顯達(dá)的豪門大族,飛黃騰達(dá)自然是不用說的。黃允聽后動了心,就休棄了妻子夏侯氏,叫她回娘家去。夏侯氏對婆婆說:“夫君既然已經(jīng)不再要我,我這一去,也就和黃家永別了。希望能給我機(jī)會,與親屬見一次面,來表達(dá)我離別之情。”于是請來了三百多位賓客,夏侯氏坐在正中,捋起袖子、露出胳膊,激動地向客人歷數(shù)了黃允十五件不可告人的丑事。說完,登上車子就走了。黃允從此身敗名裂,被世人所唾棄。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中,黃允休妻為什么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zé)呢?休妻并非一般意義的離異,它是男子拋棄妻子的單方面行動。封建禮教規(guī)定,婦人犯“七出”之條,可以遣出,這為男子休妻提供了種種理由乃至借口,使女子在婚姻關(guān)系中完全處于任憑丈夫主宰的地位。即便如此,卻還有“三不出”之說,“先貧賤而后富貴”即屬不可出之列。富貴易妻被公認(rèn)為是不道德的。東漢初年的宋弘,在漢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守寡而有意招他為駙馬、光武帝去探口氣時,就堂堂正正地回答:“臣下聽說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窮困時結(jié)交的朋友不能忘記,共過患難的妻子不能拋棄)。”宋弘輕富貴重情義的高尚品格令人崇敬,“糟糠之妻不下堂”也就作為道德準(zhǔn)則而為人們所接受。黃允以為妻子如同衣服,可以隨便棄舊換新,卻沒有想到,休妻固然不被封建法律所禁止,但他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暴露出來的卑鄙、勢利卻逃脫不了道德法庭的審判。
黃允更沒有料到,夏侯氏是一個有膽有識、不屈從于命運(yùn)的女子,她對丈夫劣行早已有所察覺,而且敢于在大庭廣眾之間進(jìn)行徹底的揭露。東漢末年,宦官專權(quán),政治黑暗,以郭泰為首的一批名士抨擊時政、品評人物,形成了名為“清議”的輿論中心。他們講求節(jié)操,不屑與權(quán)貴同流合污。黃允翩翩的才子風(fēng)度,只能暫時迷惑一些人,一旦假名士的外衣被剝?nèi)ィ冻隽藷嶂糟@營的真面目,就必然為正直的大夫所不齒。其實(shí),郭泰對他曾有過預(yù)言:“你有超出同輩的才干,足以成大器,但恐怕不能誠心恪守道義,將會毀了自己。”追名遂利,有才無德,終會身敗名裂,毀了自己。
上一篇:高速增長也有弊端
下一篇:黃庭堅與新舊黨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