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提花機
從一般布機發展而來。但比一般布機復雜得多,能織造復雜的花紋組織。中國商周時期的織機已有了提花設備。河南安陽殷墟墓葬銅器上保留的絲織物痕跡,不僅有平紋組織的絹,還有提花的菱紋綺。從大量出土的絢麗多采的漢代錦、綺等實物,可推斷當時已使用復雜精密的提花機。東漢王逸在《機婦賦》里對提花機的工作情況描寫得比較具體。它已經具有機身和裝造系統的聯合裝置,基本上具備中國傳統提花機的各種主要部件。漢代提花機提綜的躡(腳踏)較多,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三國時馬鈞對提花機進行改革,省工省時,織出花紋更精美,很快得到推廣。后經唐、宋幾代的不斷改進提高,更加完善并定型。南宋樓瓙繪的《耕織圖》上繪有一部大型提花機,是世界上目前所見最早的提花機圖象。元代薛景石《梓人遺制》和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里,有對最具體完整的古代提花機形制的記載和插圖。提花機在7、8世紀和12世紀,先后兩次傳到歐洲,對歐洲提花技術產生深遠的影響。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法制文化·拷竟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攝論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