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借兵平亂,回紇禍國殃民
安史之亂爆發后,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十五萬鐵騎迅速占領了河北、河南,并攻入長安。唐玄宗倉惶逃往四川。此消息傳至西北,于闐、回紇。乃至大食等國都派出援兵,準備赴中原協助平叛。其中兵力最強大者是回紇。至德二年(757)九月,回紇四千精兵在懷仁可汗之子葉護的率領下到達鳳翔。唐肅宗對他們寄予極大的希望,不僅設宴犒勞,還與葉護約定:收復長安之后,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長安攻克后,葉護便要如約在長安進行搶掠。經廣平王俶(后即帝位為代宗)的一再要求,才答應改任收復洛陽之后踐約。十月,郭子儀與回紇一道收復了洛陽。回紇兵在洛陽大搶了三天,府庫窮竭,意猶未盡。廣平王欲止不能。最后洛陽父老湊了萬匹錦給他們,才中止了這場搶掠。而葉護率兵回到長安后,照樣受到肅宗的禮遇,并被封為忠義王。肅宗還答應每年向回紇贈絹二萬匹。
但是事情并未到此為止。唐代宗即位后,為了擊敗史朝義,又再次請回紇幫助。回紇看到唐朝境內州縣荒蕪,烽障無守,更生輕唐之心。不僅公開侮辱唐代宗所委任的兵馬大元帥雍王(后即唐德宗),還將雍王手下的元帥判官韋少華、右廂兵馬使魏琚活活打死。唐軍將士憤憤不平,要找回紇算賬,卻被雍王制止。史朝義死后,戰爭結束,回紇兵又在洛陽大肆搶掠,并任意殺人放火,詬折官吏。而唐代宗卻以回紇平亂有功,封其可汗以“英義建功”的稱號,并賜可汗及其宰相實封二萬戶。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九月,仆固懷恩率吐蕃、回紇入寇關中。在郭子儀的勸說下,回紇反戈助唐平叛。自此回紇更加居功自傲。其留住長安者常達數百人,不僅公開掠略長安坊市,還搶劫長安令的坐騎,甚至騎馬沖擊城門。官府卻不敢過問。大歷十年(775)九月,又有回紇白日殺人于市,被官府拘捕,回紇首領赤心便率兵斫傷獄吏,將殺人犯劫持而去。此外,回紇還脅迫唐朝互市,年年把大批劣馬送往唐朝,然后再索取巨額絲帛。這種互市在當時成為唐王朝不堪忍受的負擔。直到唐德宗即位后,回紇內亂,新可汗頓莫賀以其妹與唐和親,唐朝才得以免受回紇的欺侮。
綜觀以上史實可以看出,唐代宗與唐肅宗時,回紇之所以敢于輕視、侮辱中國,固然是與國家的衰亂分不開,但統治集團為了取得回紇的幫助,不惜犧牲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忍氣吞聲,再三退讓,甚至討好獻媚,則是造成這種狀況最重要的原因。
上一篇:癸卯學制的缺憾
下一篇:短命夭折的元白諷諭說